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血友病預防治療 最好從嬰兒期開始

2023/04/09 05:30

▲馬偕兒童醫院侯人尹醫師(左起)、葉庭吉醫師、許錦城院長、衛教大使郭泓志及劉希哲醫師一同響應「2023世界血友病日」。(馬偕醫院提供)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血友病病患因體內凝血因子不足,受傷時可能出現血流不止、關節腫脹瘀青等狀況,重度血友病患首次關節出血的平均年齡僅1.5歲,醫師提醒,病患應盡早接受注射抗凝血因子治療。

每年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馬偕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侯人伊指出,重度血友病患者發生關節出血的機率高達70%到80%,多數重度病友發生第一次關節出血年紀在1.5歲,最好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進行預防性治療。

許多研究顯示,接受預防治療的血友病兒童關節損傷風險約可降低6倍。另外,預防性治療還可以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出血(顱內和脊髓血腫)的發生率,這種出血雖然少見(約5%),但危險性卻更高。

抗凝血因子治療 關節病變可降6成

侯人尹說,根據臨床觀察,馬偕兒童醫院約有8成病友採取預防性治療策略,且大多數病友是從嬰兒時期就開始預防治療,因此到成年人時病情皆可以穩定控制。

29歲的血友病患曾先生分享,他在嬰兒時期被發現患有重度A型血友病,直到3年前才開始接受預防性治療,採取每週固定施打兩次第八凝血因子的治療策略,他以前家人或是親友都會比較擔心,上體育課時也都會被老師安排在旁邊休息,運動時要比較小心謹慎。

曾先生也喜歡潛水,只要潛水的前一晚他都會先施打凝血因子,避免一些碰撞出血風險,活動結束後也都會冰敷按摩紓緩關節,避免運動傷害。

出生後留意出血、不明瘀青等徵兆

侯人伊指出,如果孩子出生後發現頭部、關節等身體容易撞到或有不明瘀青,或者用嘴巴咬東西的時候,有牙齦出血的情形要特別注意;如果出血位置在腸胃道,則要注意大便或尿尿可能會有血尿、血便得情況,或者孩童走路會疼痛、不喜愛走路,或有抽筋、血腫的狀況。

馬偕醫院昨天邀請前職棒球星郭泓志擔任衛教大使,郭泓志表示,很多血友病患者不敢運動,因為擔心碰撞會造成出血,其實醫師建議可以適當運動,增進肌肉、骨骼外,也能保持關節活動度,他鼓勵病友勇敢嘗試甚至喜歡運動,盼透過運動讓他們身心更開放。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