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後燒聲 補氣滋陰護嗓音
文/林晏如
40歲的劉老師,自從3週前得了流感之後,說話聲就變得嘶啞難聽,雖然已經服用過化痰藥水與抗組織胺等西藥,痰減少很多,但聲音仍舊沙啞,尤其是傍晚過後,講話更加費力,只能發出氣音,讓她有口難言,十分困擾。
造成聲音沙啞的疾病很多,先排除頸部手術造成的聲帶麻痺與腫瘤壓迫,再從內視鏡觀察,確認聲帶是否有結節或瘜肉的可能性,剩下的大部分是因為感冒病毒或聲音使用過度造成的聲帶水腫,偶爾合併有黏膜表皮受損。
對於需要常常講話的業務、客服人員或老師等族群,反覆的聲帶使用會延長腫脹時間,同時阻礙黏膜修復,且因為黏膜破損的異物感,易習慣清喉嚨或大力咳嗽,都會使聲門更強烈地快速開閉,加重破壞聲帶的皺壁組織。
中醫將聲啞原因分3類型
◎聲音沙啞在中醫被稱為「喉瘖」或「喉中聲嘶」,針對造成聲啞背後的各種原因,可略分成3種類型:
●濕熱型:多發生於感冒急性咽腫期或是長期菸酒、炸物與油膩飲食族群,需要清熱消腫、祛痰化飲,此時綠豆湯、椰子水、薄荷茶、決明子茶或用菊花、金銀花、連翹煮成茶飲都有助益。
●陰虛型:發生於已經沒有明顯鼻涕或痰液的感冒後期者,或需輪值夜班、必須常講話的族群,伴隨喝水也不容易消失的反覆咽乾,此時需要滋陰潤燥,白木耳、桃膠燉湯、貝母燉水梨或枇杷膏都很適合。
●氣虛型:發生於感冒後期,晨起聲音正常,一旦勞累過度則聲啞,甚則伴隨頭暈,此時人參、黃耆或是維生素B群都是好的補充。
經評估,劉老師屬於陰虛夾氣虛型,再給予補氣滋陰中藥後,同時衛教多吃滋潤類的食物,建議選擇較不甜不涼的枇杷膏,直接口含徐徐吞之,促進黏膜修復,並減少攝取咖啡與濃茶氣泡水等刺激類飲料,降低胃酸逆流咽喉的二次傷害,終於改善沙啞的情形,恢復嗓音。
(作者為寶山中醫診所副院長)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