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全身痛找不出異常 纖維肌痛症作祟
文/鄭映芝
50歲女性病患近兩年感到全身疼痛,初期吃止痛藥可稍緩解,但藥效過後疼痛又再度出現,不論做什麼事,連睡覺都在痛,到處求醫做檢查,都找不到病因,整天處在疼痛狀態,睡不好、吃不下,長期覺得疲憊,情緒低落。根據臨床經驗,個案應該是「纖維肌痛症」,建議病患除了止痛藥之外,也開始服用抗憂鬱劑治療,並且搭配電刺激的非藥物治療。經過兩個月,病患覺得全身疼痛感強度明顯減弱,逐漸可以恢復原先的生活。
盛行率約2-4% 女性患者居多
「纖維肌痛症」盛行率約2-4%,主要症狀為慢性廣泛性的疼痛,以女性患者居多,因此常被稱為「公主病」。好發年紀約為20-50歲,但其實所有年齡層皆可能發生,除慢性廣泛性疼痛與壓痛,常合併其他全身性的症狀與共病症,包括:疲倦、失眠、頭痛、憂鬱、焦慮等。纖維肌痛症的特色是疼痛的部位在組織構造上是完全正常的,因此各種檢驗報告中,確實找不出異常。
抗憂鬱劑+電刺激 緩解疼痛感
而在肌纖維痛症的治療上,一般止痛藥治療的方式常效果不佳,因此許多醫師會使用抗憂鬱劑或是抗癲癇藥物來幫助減緩疼痛,以及其合併的焦慮與憂鬱症狀。另外肌纖維痛症多為慢性疾病,因此搭配非藥物治療對於長期疼痛控制,與改善生活品質常有蠻大幫助。其中,各種非侵入性的電刺激已被證實,可以有疼痛緩解的治療效果。
纖維肌痛症候群通常好發於20-50歲女性,研究指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以及身心症的病人有較高機率罹患此症。
微電流刺激是利用耳夾將微小安全的電流傳遞至腦部而達到重整大腦迴路的作用,美國與歐盟已核准用於焦慮,憂鬱,失眠,疼痛等症狀。其他如經皮神經電刺激(TENS),其原理是抑制痛覺傳導並刺激腦內啡產生以抑制疼痛感。非侵入迷走神經刺激(VNS)則是針對刺激迷走神經來抑制痛覺。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則是運用微弱的直流電作用於大腦,給予大腦活性改善來減少痛覺。這些腦刺激術,皆屬非侵入性的療法,由於只作用在腦部,因此較少藥物帶來的全身性副作用。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