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神經生理回饋 改善過動症專注力不足

2023/02/26 05:30

▲「神經生理回饋」透過影音互動遊戲的方式,在心理師(左)的引導下,即時回饋,幫助孩童尋找專心的感覺;圖為情境照。
(照片提供/王明鈺)

文/王明鈺

1名國中2年級的學生,因為注意力缺失症而使用藥物治療,在藥物的協助下,專注力有明顯改善,但藥效過後,專注力仍有困難。在醫師建議下,他接受神經回饋訓練,經過一段時間後,他發現在學習時較能保持專心,分心恍神頻率較為下降。家長也發現孩子對於指令接受較能立即反應,在藥效過後,專注力的落差也減少。

注意力不足 可多管齊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大腦發展問題,目前主流的治療仍以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的效果最好。除上述治療之外,合併療法或其他輔助療法,對於注意力功能的改善,也被認為是多管齊下的一種方式。

屬非藥物非侵入性治療

「神經生理回饋」是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模式,利用腦波監測儀器,協助孩童判斷自己的大腦是否處在專心的狀態下,透過影音互動遊戲的方式,在心理師的引導下,即時回饋,幫助孩童尋找出專心的感覺,讓孩子間接地控制大腦,提升大腦的可塑性,增進注意力的表現。

過去研究發現,大腦不同波型可能代表孩童專注力的狀態,例如Beta波就是代表警覺性較高,Theta波就代表警覺度較低,而注意力不足的孩童有可能會出現Theta波的比例高於Beta波的狀況,代表大腦處在警覺度不佳的狀態。

透過現行腦波儀器可以監測孩童當下腦波,然後透過圖像的回饋,強化孩童了解自己大腦的狀態,進一步抓住當下專心的感覺,然後再把這樣的感覺,應用在日常生活學習上面。

在服用專注力提升藥物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童,如果合併神經生理回饋治療可以強化藥物的效果,能更進一步改善孩童的專注力。

但是,相較於傳統的藥物合併行為治療,神經生理回饋的研究數量以及證據等級仍然較弱,家長應該以藥物合併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其他輔助療法只是提供不同選擇,別因此延誤更有實證依據的治療。

(作者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身心科主任)

▲王明鈺醫師表示, 「神經生理回饋」是一種非藥物、非侵入性的治療模式,利用腦波監測儀器,提升孩童大腦的可塑性,增進注意力。(照片提供/王明鈺)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