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遠離農藥、保護頭部 降低巴金森氏病風險

2023/02/21 05:30

▲騎機車戴安全帽,減少頭部受傷有助於防範巴金森氏病的發生;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羅彥宇

年過70的劉老先生從電信局退休後,過著早上爬山、下午喝茶的悠閒生活。但是近1年來,動作遲緩且走路變小碎步,右手還不時會出現顫抖情形。他的兒子小劉覺得不太對勁,帶父親來到神經內科門診就醫。

醫師仔細評估劉老先生的動作障礙,但也問了一大堆看似不相干的事,像是否有便秘?表情淡漠?有無注意力不集中?嗅覺喪失?情緒焦慮與憂鬱?睡覺時出現講夢話?或拳打腳踢等情形。

最後神經科醫師的臨床判定是巴金森氏病,但需要進一步腦部掃描還有左多巴藥物的測試,診斷才會更有把握。

小劉回家後左思右想,父親生活規律,平時不菸不酒,連高血壓或糖尿病這種常見的慢性病都沒有,家族裡也沒有其他人患病,為何父親會得到這個病?會不會遺傳給自己呢?要怎麼樣從年輕時就及早預防呢?

顫抖、僵硬、緩慢等障礙為主

巴金森氏病是盛行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神經退化疾病,有許多民眾聽起來都是外國人的名字,也都跟大腦有關,所以經常搞混。

巴金森氏病是以顫抖、僵硬、緩慢等動作障礙為主的疾病;阿茲海默症是記憶及其他認知功能退化的疾病,雖然巴金森氏病罹病久了,也難免會有失智症出現;阿茲海默症久了,也多少會有動作遲緩問題,但是兩者的腦神經病理是不同類型的蛋白堆積。現在對巴金森氏病的了解越來越多,其神經退化所牽涉到的臨床表現,早已超出動作障礙的範疇,前述的非運動症狀皆是巴金森氏病典型的影響。

目前所知的環境因子中,使用除草劑巴拉刈,或多次頭部創傷會增加罹患巴金森氏病的風險;而抽菸、喝咖啡、使用消炎藥則是會降低罹病風險。是的,你沒看錯,抽菸會降低巴金森氏病的風險!數十年來在各地的觀察型研究皆指出,有抽菸的人未來罹病的機會幾乎是沒有抽菸的人的一半!為什麼?有人提出尼古丁會刺激腦細胞的假說,也有人認為是抽菸改變了腸內菌生態,所以間接預防了巴金森氏病。但是基於抽菸會增加多種癌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我們不可能會建議以抽菸來預防巴金森氏病。

除此之外,病人的職業多為老師、軍人、醫護、農夫,似乎跟嚴謹的生活作息有相關,但也十分令人匪夷所思。

至於其他的非環境因子,我們已知男性較女性為多,年齡越長,風險也越高。

傳到下一代的機會微乎其微

眾所關切的遺傳可能性,多發生在年輕就已發病的族群,目前以55歲作為概念上的分野,以劉老先生的案例來說,遺傳到下一代的機會微乎其微。如果真的要建議做些甚麼來預防巴金森氏病,大概就是遠離農藥或有機溶劑的口、鼻、皮膚接觸。如不得已,也務必穿戴好防護裝備、減少直接暴露。

另外,騎機車戴安全帽,減少頭部受傷;至於喝咖啡或喝茶,都有能夠預防的零星證據,是否要遵行這類生活習慣,也就見仁見智了。

看來面對巴金森病,實在是預防不易,防不勝防。

(作者為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部主任)

醫學小辭典:

巴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是1種腦神經退化疾病,除了會出現顫抖、僵硬、遲緩,也常伴隨便秘、夢囈、注意力差、嗅覺喪失、焦慮、憂鬱等非動作障礙。

接觸農藥或頭部外傷會增加罹病風險,兩者皆可透過穿戴護具來預防。

抽菸的人雖然有較少的機會罹病,但是不值得為防範罹患巴金森氏病就因此吸菸,吸菸反而會增加罹患癌症或心血管阻塞的風險。

遺傳的可能性甚低,多發生在55歲之前就診斷的年輕患者。

遺傳體質如何與環境因子交互作用,促成巴金森氏病發生?仍有待更多的研究釐清。

(文/羅彥宇)

☆自由電子報關心您,吸菸有害健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