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好發動靜脈畸形 栓塞治療改善症狀
文/常景棣
19歲陳同學的左腳皮膚從小就有紫黑斑塊,並且不定時發作造成腫脹疼痛(圖1),局部觸摸有搏動性腫塊,近一、兩年不適感頻率漸漸增加,甚至腫脹範圍從腳部逐漸蔓延至小腿,因為疼痛情形越來越嚴重,因此到醫院求助。
然而經皮膚科和外科醫師檢視理學檢查和臨床症狀後,因搏動性的腫塊而懷疑動脈血管病灶而安排了核磁共振,經核磁共振檢查可見足底之動靜脈畸形,後續轉介至介入性處置門診治療,患者在接受血管攝影檢查後確認為動靜脈畸形,並接受經由血管栓塞治療封閉畸形血管(圖2),腫脹和疼痛症狀改善,回復正常生活。
血管動靜脈畸形為一異常的血管交通,正常血液是經由動脈-微血管-靜脈循環,在動靜脈畸形下,是動脈-畸形血管叢-靜脈,外觀上因異常的血管病變擴張可見皮膚紫斑,局部觸診可發現有如動脈跳動般的腫塊,因缺乏微血管的緩衝造成高速的動脈血對患部組織形成高壓腫脹出血和疼痛破壞,若不治療更甚者可能導致心臟衰竭。
此病灶好發在腦部,周邊肢體大約只占10%。治療方式包括:放射治療、血管栓塞和手術等,血管栓塞術因為破壞小、回復快等優點逐漸形成治療主流。
血管栓塞治療則是利用血管攝影技術,藉由X光機的導引,將導管置放在選定血管的適當位置,從導管注入栓塞藥物,把異常畸形的血管塞住阻斷,進而改善症狀。
由於血管栓塞治療需施打顯影劑,因此較不適合對顯影劑過敏者,這是一種非外科的治療方式,病人住院時間短,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治療,依照疾病嚴重程度的不同分為一次性或多次性治療。
此類疾病大多為年輕病患,建議提早諮詢相關醫師尋求協助,才能提早治療避免疾病進展。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介入性處置、放射診斷科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