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幫子腫一包 腮腺腫瘤作怪
文/楊士維
一位54歲的男性,過去3-4年間,左側耳垂下方逐漸隆起的腫塊,不痛不癢沒有什麼感覺。從外觀看已有將近5公分的大小(圖1)。
最近和朋友吃飯時,友人直指著他指著自己的左耳下方,說︰「你的左耳下面怎麼腫這麼大?會痛嗎?」之前他偶爾會摸到耳垂下有個小硬塊,沒想到不知不覺間已大到4-5公分了。終於鼓起勇氣前來就診。安排超音波檢查(圖2)暨細胞學抽吸分析,加上電腦斷層掃描檢查(圖3、4),術前診斷為左側腮腺腫瘤,細胞學檢查結果為良性多形性腺瘤,病患隨即接受手術切除。
3/4良性 1/4為惡性
腮腺為人體3對大唾液腺的其中一對,也是體積最大的一對,另外2對唾液腺是頷下腺和舌下腺。唾液腺腫瘤有85%發生在腮腺;腮腺腫瘤有3/4為良性,1/4為惡性。良性腮腺腫瘤之中包含著許多不同的診斷,在這當中,多形性腺瘤為最常見的。顏面神經穿過腮腺,位在這條神經上方的腺體,約佔80%,稱為腮腺淺葉;位在顏面神經之下者(約佔20%),為腮腺深葉。
顏面神經是第7對腦神經,掌管著臉部表情肌肉、味覺傳達、眼瞼開閤、眼淚以及唾液分泌等。若是顏面神經受損,最直接可見的症狀就是臉部出現肌肉失調不對稱,表情外觀上直接受到極大的影響。由於腮腺多形性腺瘤隨著時間增長,未來惡性變化的比率會增加。
在診斷後,未進行治療,前5年惡性轉變的機率約1.5%,追蹤到15年時,變化的機率則增加到10%。因此緣故,一旦診斷確之後,若病患沒有手術或是麻醉之相關禁忌症,治療主要是手術切除,並盡可能地保留顏面神經的完整。
從解剖位置上而言,深葉的腮腺腫瘤手術的難度顯然要高於淺葉腮腺腫瘤,術後顏面神經受到損傷的機會較高。長期的術後追蹤是有必要的,若有復發時,趁腫瘤仍小時,儘早治療為佳。
(作者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