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靜脈阻塞 大叔下肢痛到不能走
文/蔡承根
一位55歲中年大叔坐著輪椅被推進診間,自述右下肢疼痛已有2個月以上,近來疼痛程度越加嚴重而無法正常行走,曾去多家醫院的神經內、外科檢查過,都被告知輕度脊椎退化,也無神經壓迫現象,因此都建議去做復健或其他保守治療。後來因親友見他下肢也有些微腫脹情形,故建議他前來評估腳腫問題。
非脊椎神經壓迫 一度查無病因
經過住院的詳細檢查,發現他有嚴重的髂靜脈阻塞,經由微創血管介入併髂靜脈支架手術後,手術當晚右下肢及右臀的麻痛感大幅度改善,而且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不太需要借助輪椅行動了。
髂靜脈阻塞在臨床上的症狀,往往會和脊椎退化及神經壓迫症狀相重疊,有下肢疼痛及麻脹的表現。因此當開始有這些症狀時,起初都會去神經相關科別門診檢查脊椎和神經是否有問題,然後會開始一連串的藥物使用及復健療程。等到下肢腫脹開始出現時,才會轉而看血管科別檢查。因此前面都會經歷一段為期不短的治療,所以等到這一時期,小腿顏色也緊接著會開始有色素沈澱的現象出現。
髂靜脈在人體解剖位置是在骨盆腔深處,從鼠蹊部開始貼著骨盆及深部髂腰肌肌肉往心臟方向走,大約會在腰椎第4或第5節前面處,左右髂靜脈會匯合在一起形成下腔靜脈。另外因為髂動脈橫跨在髂靜脈上,因此相對沒有彈性的髂靜脈就會隨著年紀增長及位置結構關係,開始出現退化萎縮的現象,當管徑狹窄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背部腰椎以下的症狀。
所以有些人會主訴有下腰椎深層痠痛,臀部深處疼痛或髖部活動受限,這些症狀其實都跟髂靜脈阻塞有連帶關係。因此當下肢疼痛或脹麻時,除了是和脊椎神經和肌肉骨頭的病變有關,深層靜脈的問題也是需要列為檢查的項目之中。找出源頭問題,才可以避免號稱「人體第二心臟」的下肢繼續惡化,嚴重會影響到行走功能和自我照顧的能力。
(作者為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