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名靜脈阻塞 低頭臉黑嚇壞親友
文/蔡承根
一位70歲阿伯,主訴近半年來會有無預期的臉色變黑情況,雖然發作時,沒有明顯頭暈或昏厥情形,但因為外觀變化異常明顯,尤其是在下象棋或吃飯低頭時出現,嚇壞坐在對面的家人及朋友,因此帶來門診評估檢查。
他曾在其他醫院針對腦部及頸動脈做過詳細檢查,沒有發現結構異常。因為症狀是在低頭動作時才會發生,所以檢查以頭部至胸腔的血管為主,經過放射影像學檢查發現左側無名靜脈有萎縮情況,因此進一步做靜脈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左側無名靜脈是完全阻塞(圖1)。因為是完全阻塞,所以左側頸靜脈無法直接回流,需走其他胸壁側枝小靜脈才能回流到心臟來,也可以說明為何在做低頭動作時會使剩餘回心靜脈血管彎折,接續使得血液鬱積在頭頸部,最後就是呈現臉部發黑變紫的現象。經過微創血管介入方式,將其左側無名靜脈打通(圖2)及置放支架後,臉部發黑情況立即改善。
我們人體的頭頸部及雙上肢的靜脈回流會在胸腔內匯集成左右無名靜脈,然後再走上腔靜脈回到心臟來,這是上半身主要回來心臟的必經道路,若是有發生阻塞或狹窄問題,會造成頭頸部和雙側上肢有腫脹現象。
最常發生原因有外部壓迫造成的腫瘤或肋骨胸骨交界的擠壓,後續導致靜脈內膜增生變厚,最後形成高位靜脈阻塞,就會造成腫脹或皮膚顏色暗沉現象。
現在都可以先用微創手術方式做血管攝影及氣球擴張手術,但因靜脈容易回縮特性,後續幾乎都需借助支架置放來做靜脈完全擴張,才可以改善臨床症狀,而且可以得到長期穩定的效果。
除非微創方式無法打通,才會考慮回歸傳統開放式手術來矯正血管問題。
同理可證,下肢的肢體如果容易發生腫脹及顏色改變時,就要特別檢查回流下腔靜脈前的髂靜脈是否有阻塞問題,也是可以透過微創手術得到良好且長期穩定的治療效果。
(作者為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