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睡不好 藥物助眠要規律
文/柯瑋婷
睡眠障礙的類型有許多種,其中最常見的類型便是失眠症。引發失眠的原因相當多,包括環境、壓力、飲食、咖啡因、藥物、或疾病等都可能會造成失眠。
若3個月內失眠的狀況都沒有改善,而且明顯影響到白天的工作表現、學業成績等,便建議前往精神科就醫,並進行相關檢查。
檢查的目的是釐清失眠是否由內科疾病所引起的;因為有些中樞神經疾病、過敏或氣喘等,都可能會造成失眠。過去臨床研究也顯示,曾經罹患憂鬱症與焦慮症病史的個案,也更容易有失眠的困擾。
雅君因為失眠問題,在職能衛教講座中舉手發問:「我本來只是有時候會睡不好,但最近似乎是因為疫情期間壓力太大,已經兩、三個月都沒睡好了。」
我問她:「躺到床上後會翻來覆去,很久都睡不好嗎?」
雅君:「會啊,滿腦子都在擔心明天早起會不會收到公司或小孩班上有人確診的消息。」
我接著問:「那半夜會起來?或特別早醒嗎?」
雅君:「會,我昨天半夜3點半就突然醒來。早醒的話,好像不一定。」
我:「那你睡前有服用藥物或喝酒助眠嗎?」
雅君顯得不好意思地回答:「除了服用醫師開給我的藥物,晚上會喝一點酒,讓我更好睡。」
服藥不規律 恐讓失眠惡化
我向她解釋喝酒雖然會幫助入睡,但也會影響到睡眠,造成睡眠中斷或早醒喔!另外,醫師開的藥物也要照處方使用。若是服藥不規律,不但睡不好、還可能讓失眠惡化。
◎失眠症的睡眠障礙,包含入睡困難、以及睡眠中止兩種。依據障礙類型不同,使用的藥物也會不同。
●入睡困難的類型,會採用短效型的安眠藥物。
●睡眠中止類型則是會採用長效型的藥物。
若是有情緒緊張或壓力,有時也會合併抗憂鬱症藥物進行治療。在睡覺前不要看新聞、劇烈運動、或是擔心「失眠」,上床之後也避免滑手機,因為這些情況都會讓身體變得緊張、不容易入睡。
(作者為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職能治療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