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醫療急先鋒》染疫2原則防傷心 北榮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幼兒肚肚痛 恐是心臟問題

2022/07/01 05:30

▲張效煌醫師表示,染疫死亡個案有心血管疾病史占17.9%,提醒民眾要注意心臟健康。(記者劉信德攝)

記者林惠琴、董冠怡/專訪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今年本土確診數逾300萬人,死亡超過5000人,台北榮總心臟外科主治醫師張效煌分析,死亡個案17.9%有心血管病史,等於每6人中,就有1人,提醒染疫除了呼吸道外,也要慎防「傷心」症狀,而多喝水、快降燒是「護心」兩大原則,更要留意家中幼童有無「肚肚痛」症狀,小心是心臟出狀況的警訊。

張效煌彙整去年1月30日至今年6月22日染疫死亡個案,有高血壓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史占17.9%,未曾打疫苗達41.2%、平均年齡77.6歲較年長。

張效煌表示,染疫可能經由直接增加心臟負擔、病毒本身攻擊心血管內膜、免疫反應攻擊血管內皮或心肌細胞,引發心肌梗塞或心律不整而奪命,提醒確診後要做到兩點「護心」。

▲醫師提醒,染疫後要多喝水,以防心臟受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護心:多喝水、快降燒

◎護心兩原則:

●多喝水,尤其是夏天,避免水喝得不夠多又流汗,造成血液濃稠,且補水充足也有助代謝染疫毒素及發炎物質;發燒時攝取水分可較平常增加500至1000c.c.。

●退燒,適時使用普拿疼或其他乙醯胺酚藥物降溫,否則高燒時,心臟「碰碰跳」加快血液循環,希望血液流經皮膚將熱量帶走,恐增心臟負擔,若體溫從39度降到37度,新陳代謝不必這麼快,水分散發不用這麼多,也降低脫水風險。

至於兒童染疫,張效煌提醒,確診COVID-19引發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幾乎就是過去多種傳染病綜合體。除了連續高燒超過24小時外,還有嘴巴會腫、手腳起紅疹,肚子會痛、會脹,腦神經系統損傷不只頭痛,也可能疲倦、一直想睡,家長要注意孩子睡眠時間是否變久;呼吸系統被攻擊會有輕微咳嗽、喉嚨痛而不想喝水,退燒後仍喘,恐肺部也遭攻擊;心血管系統出狀況則往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缺氧的話,手指、腳趾與嘴唇開始發白。

「我們很怕聽到小朋友說肚子痛!」張效煌提到,幼兒不懂描述心臟痛,就是覺得脹脹的、不舒服,加上無法分辨肚子痛與脹,通常會說「肚肚痛」。

▲幼童「肚肚痛」可能是心肌炎或心臟病症狀,需留心;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小孩喊肚子痛 勿輕忽快就醫

張效煌分享,當心臟運作失常,血液塞車,無法回流心臟,在胃腸等部位形成充血,就會出現肚子腫脹症狀。這是20、30年的經驗,2歲幼童自述肚子痛,透過心臟超音波一看「心臟快停了」,竟是心臟病變或心肌炎,嚇壞眾人,提醒嚴重肚子痛不能忽略可能是心臟問題,應盡快就醫。

(更多內容請見《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