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溫差大 腦動脈瘤破裂風險增
文/陳金城
63歲的許女士在外院被緊急插管後送到本院,陪同就醫的先生說,幾天前,太太下班回家,正準備到浴室洗澡時,結果出現嚴重頭痛,當時還沒來得及洗澡就趕緊跑出來向先生求救,過沒多久手腳開始僵硬,人也變得不清醒。
先生開車送往鄰近醫院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腦中有出血(圖1),醫師說明須即刻動手術,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並進一步告知手術的風險,包括可能變成植物人、術中死亡等,加上開腦的大手術,讓家屬膽戰心驚決定轉院。
病人轉到本院急診部,除了隨即做血管攝影檢查(圖2),同時詢問家屬,病人有高血壓及長期慢性頭痛等相關病史,檢查確定腦動脈瘤破裂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後,馬上送往開刀房進行手術。
蜘蛛膜下腔出血其死亡率可高達約30%,有10-15%的病患在轉送醫院的過程中或在家中就已死亡。
動脈瘤不是腫瘤,有一些是因先天血管壁異常,或後天血管硬化或慢性高血壓,容易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凸出的囊泡狀物體。
由於腦動脈血管瘤的血管壁相當薄弱,血流的壓力往往會造成動脈瘤破裂,導致蜘蛛膜下出血,尤其在緊張、情緒激動、工作壓力大、季節交替天氣忽冷忽熱、氣溫驟降時,因而提高了動脈瘤破裂的機會。
多數患者平常都沒有症狀
腦動脈瘤破裂多好發於45-60歲之間,男女性別比約為2:3,多數患者平常都沒有症狀,只有在破裂時才出現劇烈頭痛、複視、噁心、嘔吐、單邊肢體無力、昏迷等情況才會發現。
動脈瘤在破掉的第4到14天,會有很厲害的血管收縮狀況,嚴重時,則會導致腦中風,使得神經損傷、癱瘓、意識昏迷,嚴重時甚至會死亡。
因此,腦動脈瘤的病人都要積極處理,並依動脈瘤破掉的狀況與位置而決定治療方式,包括開刀或血管栓塞,還有一些人會引起水腦症,需要施行腦室腹腔引流管手術。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腦神經外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