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一盆到手香 消炎退燒好處多
文/黃世勳
「到手香」為唇形科植物,莖呈四方形,是其辨識特徵之一,全株具濃郁香氣,手摸到便滿手芳香,故名。又取其台語諧音或近義,而有倒手香、著手香、左手香、過手香等別稱。由於極易栽種,多採扦插,也耐旱,台灣全境普見人家居家栽培,通常以春到秋季為扦插適期。
去年9月國際知名雜誌《JAMA Network Open》刊出台灣醫療團隊卓越的臨床研究成果,以到手香、雷公根(俗稱含殼仔草,屬於繖形科植物)兩味藥草製成之外用膏劑,證實能促進糖尿病患足部瘍傷口癒合,這項研究成果也讓人見識到中草藥未來在醫療發展的潛力。
到手香的使用多採新鮮入藥,這是它和多數中草藥(以乾品入藥)最大不同之處。全草味辛、性微溫,能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涼血解毒、消腫止癢,治暑濕感冒、發燒、口腔炎、口臭、喉嚨痛、胸悶氣滯、食積不快、腹痛、腦膜炎、高血壓、嘔吐泄瀉等;外用治火燙傷、癰瘡腫毒、濕疹、皮膚癢、跌打損傷、蚊蟲咬傷等。
日常生活中,被蚊蟲叮咬後發炎或甚癢,可採到手香鮮葉,搗汁擦患處;火燙傷所致發燒、皮膚紅腫,取到手香鮮葉洗淨,搗汁加蜂蜜服,並取葉渣敷患處;治喉嚨痛,可取到手香鮮葉搗汁,含口中徐徐飲下;治中耳炎,可將到手香搗汁,適量滴入耳內。
搗敷患處 避免藥渣直接接觸傷口
到手香雖然很實用,但因其全株被毛,往往容易有污物沾於毛上,如果皮膚有傷口,容易因傷口受到毛上污物感染而造成嚴重發炎,所以,使用到手香應盡可能將其清洗乾淨,搗敷患處時,也應避免藥渣直接接觸傷口。
(作者為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