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子宮內膜癌術後「質子放射治療」 不傷腸胃副作用低

2022/02/22 05:30

▲質子放射治療劑量分布圖(上排)與光子放射治療劑量分布圖(下排)。
(照片提供/黃意婷)

文/黃意婷

45歲的吳女士,長期月經混亂不規則,曾看中醫調經,但未見改善。後來天天出血,持續數週,才到婦產科求診,確診為子宮內膜癌。

病患雖接受完整手術切除子宮與雙側卵巢、輸卵管及摘除骨盆腔與主動脈旁淋巴結,但病理檢驗結果發現有主動脈旁淋巴結轉移,為第3期子宮內膜癌,屬於高危險復發患者,因此需再接受化學治療與放射線治療。

在化學治療期間,病患飽受掉髮、噁心、嘔吐、白血球降低、腸沾黏、腹脹、腹痛之苦,並數度進出急診室。咬緊牙關完成化療療程後,因其病情需施予所謂的「延展範圍放射線治療(EFRT)」,也就是除了常規骨盆腔區域照射外,還需向上延伸照射主動脈旁淋巴結區域至第12胸椎與第1腰椎交界處。如此大範圍的照射,無疑地會在治療中帶來許多副作用。

吳女士不願化療副作用的惡夢又重來一次,因此延展範圍放射線治療的部分決定採用質子放射治療,之後再做體內近接放射治療。她在質子放射治療期間,除了輕微疲倦感與腹瀉外,並未發生噁心、嘔吐或發燒等副作用,也順利未中斷地完成治療,並規則回診追蹤,目前已2年半過去,健康無復發。

僅輕微疲倦感與腹瀉

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道最常見的3大惡性腫瘤之一,隨著飲食西化與生育年齡提高,台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更是節節上升。患者多以陰道異常出血而來求診,治療以手術及放射治療為主,對於有淋巴結轉移或術後轉移疑慮的患者,需再追加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

大幅度閃避腹腔器官

由於傳統的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常給病患帶來噁心、嘔吐、消化不良、腹瀉、腹脹、腹痛、血球降低、膀胱炎或直腸炎等副作用,因此近年來已有許多病患採用質子放射治療。這是由於質子放射線擁有布拉格尖峰(Bragg peak)之劑量分布的優越性,可以比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或體積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MAT)等目前光子放射治療技術,達到明顯而大幅度閃避腹腔與骨盆腔的腸、胃等消化道,以及腎臟、肝臟、膀胱等器官,甚至減少神經、骨髓造血與股骨頭等構造受到放射劑量暴露,進而降低放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

以實際治療情形來看,質子放射治療的劑量分布在紅色與藍色的面積僅10%(如圖上排),而光子放射治療的紅色與藍色面積達95%(如圖下排),顯示質子治療比光子治療達到明顯而大幅度降低腹腔與骨盆腔的腸胃與內臟器官被照射的劑量,因此帶來的副作用就會愈低。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