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 頸手足保暖有訣竅
文/陳佳莉
「天氣冷,包緊緊,怎麼還是感冒了?」春節過後,醫院恢復正常門診,來了不少感冒的病人,鼻水直流、咳嗽不停、頭痛、胃口不佳,大人小孩互相傳染,全家都掛病號,病人都說有穿厚衣服,卻還是感冒。
早晚溫差大 包緊緊不是好方法
雖然現在節氣已立春,但春寒料峭的寒氣還是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早晚溫差大,包緊緊不是保暖好方法,一些體質怕冷的人,要掌握保暖的訣竅,注意頸部、足底和手部的保暖。
◎頸部
頸部有許多大血管,是心臟通往頭部的必經之道,中醫經絡學有許多重要的穴道都位於頸部,例如:位在枕部兩側凹陷處的「風池穴」(圖1),是風邪容易侵犯之處。旅遊出門在外,按壓風池穴,若有痠脹緊繃感,用隨手可得的暖暖包熱敷或吹風機熱吹,有預防感冒的效果。
家中長輩出門時,脖子多加一條圍巾,頸部的保暖功夫做得好,可以避免引發傷風感冒、頭暈、血壓升高、失眠的問題,對長者的健康大有益處。
◎足底
腳是人的第二顆心臟,足底反射區也顯示,足部不同區域可對應到身體五臟六腑的功能,例如:大拇趾可對應到頭部大腦。老一輩的人,早就懂得睡前花點時間泡暖雙腳,換來一夜好眠。睡眠品質好,身體免疫力也提升。
「寒從足下生」,大人小孩都需要足部保暖,而足部有許多的穴道與婦科健康狀況息息相關,例如:足底的湧泉穴(圖2)、內足弓上的公孫穴。常見不少坐月子的年輕媽媽,穿著夾腳拖就進出醫院;或是有經痛困擾的粉領族,冷冷的天仍穿著優雅的裙裝搭配涼鞋,沒有襪子護足,寒氣入侵,對身體都是大傷害。
◎手部
手心手心,手掌有心。與足部反射區相同,手部也有全身反射區,不同區域可對應到身體各部位,例如:掌面第2-5指根部剛好可對應身體的肩部。中醫經絡學心經的少府穴與心包經的勞宮穴(圖3),剛好就位在掌心部,經常拍手擊掌,可以強化心臟功能。因此,手部保溫除護心,也能增強身體抵抗力。
風邪感冒了,除就醫減緩病症的不舒服,病人應多休息、喝溫開水,也要注意個人衛生,減少互相傳染。
(作者為彰濱秀傳紀念醫院中醫部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