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罹貝克氏囊腫 微創術恢復勇腳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
50多歲的王女士假日偶爾與朋友爬山,3個月前,她在右邊膝蓋後方摸到1個小腫塊,原以為是粉瘤,不以為意,後來卻越變越大,連蹲下、爬樓梯都不舒服,無法再爬山。骨科診所醫師說是「貝克氏囊腫」,抽出不少水,不料2週後,囊腫復發,醫師建議到成大醫院就診,經詳細檢查與討論,患者決定接受關節鏡微創囊腫切除手術。
王女經此微創術治療後,成功打通破孔,術後膝關節周邊只有4個1公分左右的傷口,隔天就下床出院了,後續沒有再復發的狀況。術後6週回診時,她開心地說:「又可以跟朋友外出健行爬山了!」
成大醫院骨科運動醫學科醫師許凱嵐說明,貝克氏囊腫並不是腫瘤,是膝關節液從關節囊的破孔中流出形成的囊腫,大多是因膝蓋反覆性損傷或過度使用,引發關節發炎,造成關節滑液增加,進而從關節囊的破孔中滲出形成。
此囊腫大多沒有症狀,常是偶然摸到才發現,但也有部分病人的囊腫較大,造成膝蓋彎曲受限,影響蹲踞、上下樓梯等生活動作,這時需要積極處理。
許凱嵐表示,在超音波下對囊腫抽吸是最快速的緩解方式,但復發率非常高,如果囊腫反覆發作,建議手術切除,不過,傳統切除術還是有一定復發率。
他說明,使用關節鏡微創方式,從囊腫內部引流關節液、清除囊壁外膜,將破孔疏通,使滲出的關節液能流回關節,不會積在囊腫內。此方法不僅傷口小、恢復快,可同時處理關節內部疾患,是近幾年治療貝克氏囊腫的新趨勢。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