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酗酒 罹下咽癌 引起牽連性頸部疼痛
文/陳登郎
一名55歲男性,天天飲酒已經數十年,每晚都爛醉如泥。某次感冒,在鼻塞、流鼻水、咳嗽及發燒緩解後,開始出現頸部痠痛,特別是甲狀腺上方、喉結周圍,會蔓延到兩側耳朵下方。
服止痛藥數週 沒有改善
他原本以為是感冒引起頸部感染,在持續服用止痛藥及抗生素好幾個禮拜後,疼痛依舊。吃飯時,只要一吞乾燥食物或喝烈酒,更會出現撕裂般地痛。
原本以為是頸動脈剝離,但超音波檢查正常;以為是頸椎長骨刺,X光檢查顯示頸椎椎間盤狹窄,接受熱敷、經皮電刺激及牽引等物理治療,數月後,病症依舊;以為是慢性肌炎,接受過局部注射增生治療,起初有效,數日後,又沒效了。這名患者整天憂心忡忡,以為是自律神經失調,開始服用血清素受器調節劑。近來,吞嚥卡卡的,好像有東西鯁在喉嚨。
一進診間,就滔滔不絕地說著他的病症,希望可以開更強一點的止痛藥。我檢查他的頸部,很難觸摸出肌肉痛點。我順便檢查一下他的喉部,竟發現下咽部位、食道入口處已經長了一顆腫塊。後來轉診到醫學中心,病理切片後證實是下咽癌。
由於下咽部位的感覺受到咽神經叢的支配,正是由舌咽神經及迷走神經所構成,一旦腫瘤向下侵犯到黏膜深處,疼痛訊息向上傳遞進入腦幹、大腦後,會把下咽部位的疼痛誤認是前方頸部的疼痛,很像是局部肌肉痛,讓人以為吃止痛藥就可以解決問題,稱為「牽連性頸痛」,有別於椎間盤狹窄、骨刺壓迫或肌膜炎所引起的「直接頸痛」。
下咽癌常見於酗酒者,往往會合併食道癌、胃癌或肝癌,症狀大多從喉嚨卡卡或輕度噁心開始,會讓人誤以為是「魚刺鯁到」或「消化不良」而輕忽。在夜晚時,胃酸順著食道逆流到咽喉處,會刺激傷口,使疼痛加劇。隨著腫瘤成長與侵犯,最後演變成吞嚥困難,倘若侵犯鄰近器官或遠處轉移,會危及生命,宜早期就醫。
(作者為吉豐耳鼻喉科診所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