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脫垂不開刀 放置「子宮托」可改善
〔記者許麗娟/高雄報導〕孕婦產後、常提重物者,或是隨著年齡老化,可能出現子宮脫垂病症,導致頻尿、失禁或解尿、解便困難,若不開刀治療,高雄榮總婦產部醫師建議患者可放置「子宮托」改善,但也提醒婦女應常做凱格爾運動、保持適宜體重,並減少提重物等,以避免發生子宮脫垂。
高齡、孕婦產後 都是好發族群
高雄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李如悅、侯詠齡指出,子宮是利用骨盆底的肌肉支托及韌帶懸吊固定在骨盆腔內,生產的損傷或是老化荷爾蒙改變、膠原蛋白大量流失,會導致支托力喪失,可能造成子宮脫垂,甚至還會造成膀胱脫垂、直腸脫垂。
◎子宮脫垂依嚴重程度分為4級:
●第1度為輕級,即子宮脫垂到陰道中間位置。
●第2度的子宮頸雖未突出陰道外,但稍微用力可在陰道口看見子宮頸。
●第3度為子宮體的子宮頸突出陰道口超過1公分。
●最嚴重的第4度則是整個子宮和子宮頸都突出陰道口外,陰道也有可能由內向外翻出。
侯詠齡表示,子宮脫垂會導至頻尿、急尿、夜尿、尿失禁,或是解尿困難需用力排尿、解尿延遲、或有殘尿感,也常發生解便不順、便秘等症狀。
除了高齡婦女外,正值生育年齡的孕產婦也是好發的年輕族群,像是懷孕過程體重增加太多、產後子宮回復的不完全,或是更年期前後膠原蛋白大量流失引起。
醫師指出,近期有1名37歲產婦,第1次懷孕且生產過程順利,但生產隔天就發生3-4度的子宮脫垂,產後3週仍未改善,因產後患者不適合開刀治療,醫療團隊以放置子宮托協助產後子宮回復,約莫4個月後發現子宮脫垂情形已完全復原。
輕度脫垂 可藉凱格爾運動治療
侯詠齡表示,子宮脫垂輕度可藉由凱格爾運動、陰道雷射治療,或進行骨盆底重建手術或是陰道壁修補手術,不適合做手術的病人,如懷孕、產後或是高危險群的病人,可使用子宮拖來支撐脫垂的器官,但是否支撐一段時間後可復原?則視體質而定,每個人的情形不同。
不過,醫師也提醒,裝置子宮托亦有禁忌,包括未經治療的嚴重陰道萎縮、不明原因的陰道出血、骨盆腔發炎、異常子宮頸抹片結果、失智症且沒有可以追蹤的方式,以及已經預期不遵從醫囑等患者都不建議使用。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