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冬季癢 對症潤膚不乾裂
文/李家瑜
「冬季癢」指的是許多人到了秋冬時節,皮膚開始不自覺地發癢,這是因為皮膚在低溫環境下,表皮血管會收縮,使局部血液循環降低,導致皮膚的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減少,造成皮膚乾燥發癢,甚至發炎的症狀。
若冬季癢症狀嚴重,可能合併皮膚濕疹變化,此時稱為「乾燥性皮膚炎」或「缺脂性皮膚炎」。
冬季癢的皮膚會呈現乾燥且粗糙的型態,或帶有不規則、紅或灰色網狀的裂紋,甚至落屑及容易搔抓出血。好發於中、老年人,有時也見於乾性皮膚或先天帶有乾性膚質的小朋友。發生部位以下肢較為明顯,尤其小腿前側較為常見。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冬季癢可能因血虛風燥、血熱生風或風寒外襲等原因引起。治療原則需依症下藥,血虛風燥者採養血潤燥;體內蘊熱生風者,以清熱疏風為主;復感風寒反覆發作者,則以祛風散寒來顧護皮膚。若皮膚龜裂嚴重的地方,亦可使用紫雲膏等外用藥來滋潤表皮肌膚,達到潤膚止癢的效果。
◎日常保養及預防
●濕度:室內濕度不宜過低;若使用暖氣,應注意屋內相對濕度。濕度建議維持在45%-65%較佳。
●沐浴:
乾冷季節沐浴次數宜減少,使用清水或去污力較溫和的沐浴乳或肥皂,減少使用消毒水、醋等刺激性較高的清潔用品。
沐浴時,水溫不宜過高,不然會使皮膚的油脂及水份流失,皮膚反而會更乾燥。
●乳液:使用油性保濕劑可使皮膚表面覆蓋一層薄薄油脂,少量多次及沐浴後使用,效果尤佳,如此可減少皮膚表面水分散失。
●衣物:以棉質衣料為主,避免毛質衣物,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少吃帶殼海鮮、發酵食物
●飲食:避免帶殼海鮮、發酵食物(醃製物、乳製品、啤酒);此外,鴨肉、鵝肉、竹筍、花生、巧克力、菇類及柑橘類等是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
(作者為悅兒親子中醫診所中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