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尿床15年 先天性尿道狹窄作怪
文/翁慧鈴
15歲的顏姓少年門診時由媽媽陪同看診,才剛踏入診間不久,媽媽就緊張地敘述兒子雙側腎水腫、腎功能變差,之前有在別家醫院做過手術,也曾經裝置恥骨上膀胱造瘻,置入尿管,但病況一直不見好轉。
進一步做了超音波檢查後,確定病人兩邊的腎臟嚴重水腫,之後安排做尿流速檢查,沒想到少年只能坐著尿,而且排尿時要很用力,慢慢滴,才尿了1/3,其餘的尿都解不出來,後續經由尿動力學檢查,在放管子時,發現尿道異常狹窄,診斷確定為先天性的後尿道瓣膜導致尿道阻塞。
由於少年1歲時經常發燒,媽媽帶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尿道發炎,後來接受了雙側輸尿管抗逆流手術,但病情始終得不到改善,腎水腫、排尿障礙等問題如影隨行。因為膀胱容量變小、變得頻尿,每小時就需要解尿1次,每晚睡著後,不自覺地尿床就像是揮之不去的惡夢,長大後更是尿管、尿袋不離身,除了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個性因此變得自卑。
手術擺脫尿袋夢魘
手術主要針對後尿道瓣膜阻塞狀況做改善,術中發現他的尿道好幾處及膀胱出口都有狹窄問題,且尿道口也有瓣膜阻塞。由於長期排尿障礙,讓膀胱壓力上升,尿液逆流到雙側腎臟,而導致尿道、腎臟發炎和腎功能受損。在以階段性手術放鬆尿道出口後,少年不但解尿變得輕鬆,尿也不再逆流,甚至困擾的尿床問題也不再出現,目前恢復狀況良好,持續在門診追蹤。
(作者為大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