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腹股溝疝氣 確定類型再修補

2021/11/07 05:30

▲王世憲醫師執行單孔腹腔鏡疝氣手術。(照片提供/王世憲)

文/王世憲

64歲的林先生,兩個月前突然感到右側腹股溝腫脹,不舒服的感覺好像是疝氣發作。由於20幾年前曾開過左側疝氣,疼痛的經驗仍深植腦中,因此很懼怕治療,直到痛得受不了才來看門診,當他聽到現在的治療方式可依照不同的疝氣類型做修補,傷口小、恢復快,才鬆了一口氣。

經過詳細評估與超音波檢查,確認林先生是間接型疝氣,安排單孔腹腔鏡內環縫合術,術後林先生幾乎感覺不到傷口疼痛,也迅速恢復了日常活動,1週後幾乎找不到傷口,讓他相當滿意。

疝氣俗稱墜腸或脫腸,這是一種內臟由正常體腔穿出或脫出的疾病,先天或後天都有可能發生,也可能出現在任何年齡。

疝氣也可能在全身各處發生,腹股溝疝氣是最常見的一種疝氣,較好發於男性,患者不一定都有症狀,但多數的症狀描述是在鼠蹊部區域發現輕微隆起或腫塊,有墜痛感,提舉重物或用力、打噴嚏、咳嗽時,隆起會更膨大、不舒服;部分躺下時即可消除,有些則無法復位。

疝氣的診斷主要還是以理學評估為主,當病患站立或用力時,腹股溝鼓脹,觸摸感覺是腸子,推回去時可聽到「咕嚕」的腸音,這樣疝氣的診斷就成立了。除非醫師有懷疑是其他問題,譬如淋巴腺腫、脂肪瘤、精索水腫或膿瘍等,才需要進一步做鑑別診斷。

有分直接型或間接型疝氣

疝氣一經診斷確認,最好盡快安排開刀,免得腸子卡住徒增危險。目前的手術方式是將人工網膜覆蓋住會發生疝氣的範圍。雖然人工網膜可降低復發率,但對組織破壞的程度相對較大,患者術後常有疼痛、異物感、網片排斥,甚至感染等問題。

其實腹股溝疝氣可再細分為直接型(腹壁的筋膜層變薄)或間接型(腹股溝管的內環開口未關),這兩種類型在成人的疝氣上約各佔一半,根據我們的研究團隊發現,直接型與間接型疝氣是可以分開處理的,並不需要一律補上人工網膜。

術前可先用超音波分辨是直接型或間接型疝氣,準確率高達9成;手術中再利用單孔腹腔鏡做進一步的確認,若是直接型就做人工網膜修補;若是間接型,則逕將內環開口關閉,僅需10多分鐘;術後可不需住院,也幾乎不留下任何疤痕,對病患而言是很好的消息。

(作者為嘉義長庚醫院外科部小兒外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