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失眠只能吃安眠藥? 宜找專科門診

2021/08/29 05:30

▲你睡覺了嗎?還是一夜沒睡?太陽已經出來了。(照片提供/陳書喬)

▲你睡覺了嗎?還是一夜沒睡?太陽已經出來了。(照片提供/陳書喬)

文/陳書喬

黃先生是高階經理人,自從疫情開始,入睡時會感到胸悶、呼吸不順,多夢、睡眠片段,做過一系列檢查,卻沒有查出任何問題,服用助眠藥物後,情況更差;白天嗜睡、疲累,每當要con call(視訊會議),不自覺心跳加速,頭暈了起來。

從事服務業的趙小姐,有飲酒助眠的習慣,3週前突然出現心悸、盜汗、喉頭異物感。曾被送到醫院,但一切檢查正常;近日放無薪假放到心煩氣躁、獨處時容易感傷,白天也服用安眠藥,連續幾天都因恐慌發作急診。

前述個案都有失眠問題,也都服用了安眠藥,但身心狀態每況愈下。

黃先生表面上只有生理不適,實際上因全球景氣衰退,背負沉重壓力又無法出國巡視,視訊會議又不放心。晚上入睡時,過度亢奮的交感神經系統影響睡眠,單靠安眠藥治療,只是雪上加霜。

趙小姐的飲酒問題其實更甚於失眠困擾,因為酒精戒斷反應會造成自律神經系統失調、破壞睡眠結構,進而引發情緒低落、煩躁等症狀,醫師問診時稍一不慎,就可能影響往後用藥和治療。

睡前重訓改腹式呼吸訓練 好過安眠藥

黃先生就醫前,自以為不夠「累」才會失眠,睡前還在家舉啞鈴做重訓,交感神經更形亢奮,當然不可能一夜好眠。因此,請他睡前停止激烈運動,改做腹式呼吸及漸進式放鬆訓練,效果比安眠藥還好。

趙小姐就醫前,晚上喝酒,早上還猛喝咖啡提神,在醫師要求下停止飲酒,並配合藥物治療,自律神經失調症狀很快就得到改善,睡眠和情緒也逐漸恢復正常。

臨床上,失眠治療絕不等同於吃安眠藥。許多患者不擅於描述「失眠」問題,也擔心講太多被醫師貼上「焦慮」、「很盧」等標籤,更害怕吃安眠藥帶來的副作用而不敢求診,這都是不必要的心理負擔。

尋求合適的失眠專科門診就醫,接受充分的病史評估、完整的理學檢查、詳細的用藥計畫和解說,以有效診治失眠。

(作者為板橋實健診所院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