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照三餐盯新聞?酒精不離手?疫情焦慮症候群 5對策身心安頓

2021/07/01 05:30

▲醫師提醒,若要減輕COVID-19疫情焦慮,應增強對病毒知識的正確了解,但避免過度搜尋及接觸太多的負面訊息;圖為情境照。(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張君威

先生帶著戴透明面罩的太太到精神科求診,進診間後,太太擔心椅子有病毒不敢坐下來。先生說,太太每天一直看電視等待指揮中心的疫情報導,接著轉台到市政府的記者會,晚上則盯著批評謾罵的政論節目。每天拿著酒精對上班回家的老公全身噴灑,搞得全家緊張兮兮。

自從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世紀病毒爆發以來,產生另一個社會現象,就是餓死比病死的多,精神恐慌的人比被感染者多。針對這樣的現象,醫學界出現一個新名詞,稱為COVID-19焦慮症候群。定義是即使在感染風險很低的情況下,依然產生過度的焦慮與恐慌,以致過度強迫性消毒及過度避免出門。

由於這些人一直處在高度警覺、害怕與擔憂壓力下,造成嚴重的身心症狀。

這些人不僅在家關到快發瘋,當不得已出門購物時,看到有人從身旁經過就會恐慌、發抖、胸悶;即使理智上覺得沒那麼危險,身體卻不受控制。

減負面媒體訊息 多關心鼓勵他人

封城為下,安心為上。在診間常被病人及家屬詢問該如何面對疫情焦慮?

●建議減少接觸新聞及媒體訊息,不要刻意去搜尋病毒的相關資訊。增強對病毒知識的正確了解,可以減少焦慮,避免動輒得咎或成為驚弓之鳥。

●避免孤獨,在有形的社交隔絕中,更需善用手機及電腦網路維持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在社交群組中,排定每天要聯絡或發簡訊問候的人。

照指揮中心指引 做好自我防護

●施比受更有福,試著去支持或鼓勵他人,可使自己內心更豐盈。

●維持正常飲食與規律運動,做自己有興趣的事,可減少憂慮的時間。

●依照指揮中心的指引,替自己做好安全防護。

身心瀕臨崩潰 應求助就醫

活在當下,不要憂慮明天。如果還是持續焦慮,建議對自己信賴的人或醫療人員說出您的焦慮。如果身心狀況已瀕臨崩潰點,建議儘早求助身心科安排藥物及心理治療。

(作者為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