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輕症也恐「心臟缺氧」 血氧濃度儀監測 防猝死
文/郭正典、高明見
最近Covid-19新冠疫情復燃,防疫模範生也灰頭土臉。從4/20華航機師確診到5/25,台灣已進入三級警戒並延長至6/14,確診累計4285人,死亡35人。死亡者中有幾位是在家自主管理或輕症隔離,突然發生猝死,發病到死亡只有短短3天或1天。
這些民眾因是確診輕症,所以在家隔離休養;未被確診的人居家自主管理。他們猝死的原因可能就是新冠肺炎特有的「隱形缺氧」(silent hypoxia)或「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事實上就是代表大腦因低氧或高二氧化碳,導致腦血管血流自主調控能力開始發生作用,使得腦血管擴張、增加腦血流,使病人暫時不會出現意識不清、胸悶或呼吸困難,但是周圍的組織,尤其心臟的供血循環,卻受到嚴重的影響,加上年紀稍長及有潛在的慢性疾病,可能病情惡化,甚至猝死。
一般人如果缺氧到某程度,多少會有胸悶、呼吸困難的症狀。他們身體的反應是加快及加深呼吸,以抵銷缺氧帶來的不適。但是無症狀或輕症新冠感染者,因有COVID-19病毒而引起肺炎或可能肺血栓,導致血中氧氣降低,血中二氧化碳升高,這兩個因素,會強力引起腦血管擴張,以增加腦血流,所以即使末梢組織缺氧,就是以目前臨床夾在手指的血氧濃度儀所顯示的數字,逐漸降低到血氧飽和度(SpO2)50%時,大腦的血流仍可以處於compensated state「代償」階段,所以不會呈現胸悶或呼吸急促的症狀,甚至仍可保持清醒,可以應對問話;但在SpO2 50%的低血氧狀態,心臟的供血其實已很危急,如果年紀稍長,加上有心血管疾病,就可能瞬間引起心肌梗塞,甚至猝死。
及時揪血氧濃度異常 免生遺憾
染疫者如果不能在醫院或有醫護人員的檢疫單位接受照顧,至少該發給每人一個血氧儀,讓他們可隨時監測血氧濃度,有異常時(例如SpO2低於90%)就應儘快就醫,接受治療,以免造成遺憾。
國內已有多家醫療器材商進行生產及販售符合衛福部醫材許可的血氧儀,用一個血氧儀挽救一個生命是件本輕利重的事。呼籲政府應儘快提供血氧儀給不在醫療單位觀察的無症狀或輕症感染者,每個家庭也應配置一台,隨時監測自己的血氧狀況,藉以減低新冠肺炎及低血氧症所造成的死亡。
(作者郭正典為前陽明大學醫學院教授、高明見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