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寶盆》肺阻塞「動一下就喘」 老球痴戒菸重拾球拍
文/黃建文
台中83歲余伯伯的網球球齡與菸齡都將近50年,9年前因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發現「動一下就很喘」,被迫暫時高掛球拍,日前就醫檢查確診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肺阻塞、COPD)」,醫師鼓勵他徹底戒菸,但仍可維持打球習慣,他也從打一顆球後就喘到無法講話,如今可馳騁球場數回合,讓醫師都誇獎「模範病人」!
余伯伯自述從年輕起就熱愛打網球,可惜9年前因心血管疾病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後暫停打球約兩年,同時發現自己非常容易喘,甚至蹲下再爬起來便喘個不停,讓家人十分擔心,而當得知罹患肺阻塞後,也決心透過戒菸和積極運動,重返健康人生。
活動不足肌肉萎縮 心肺耐力下降
余伯伯強調,自己出門絕不帶菸,透過眼不見為淨的方式,短短兩天便成功戒菸,之後試著返回網球場運動,不過起初打一顆球就非常喘,需要休息兩分鐘後才能講話,但他不氣餒,配合自己的體力一點一滴找回球感,並延長運動時間,現在練習網球打牆壁時,更可以連續打高達50幾顆球,邊打球、邊講話也毫不費力。
許多肺阻塞患者,常因一點點活動就覺得喘,更不想活動,然而當活動量不足時,肌肉會大幅萎縮,心肺耐力每況愈下,病程開始進入惡性循環,到最後可能只是低強度的日常活動,就會使他們氣喘吁吁,毫無生活品質可言。
遵循醫囑服藥 搭配心肺復健運動
由於肺阻塞具不可逆的特性,必須長時間遵循醫囑服藥,避免反覆發作,以及經醫師評估搭配心肺復健,於門診接受1週3-4次、每次約40分鐘復健運動,內容包括:噘嘴呼吸、腹式呼吸和上下肢運動,平均2-6週後,患者可自行於家中訓練,只需定期於門診追蹤即可。透過心肺復健,日後較不會出現肺部感染、卡痰、日常生活活動喘等問題,以提升生活品質。
提醒民眾,抽菸是許多科別的共病,若接受心導管手術後,仍有呼吸喘的症狀,建議可至胸腔內科進一步診斷,可能為肺阻塞所致。
一旦確診,戒菸仍是根本之道,再搭配自身可以承受的運動量,並遵從醫師指示用藥,就能促進健康狀況,以及減少疾病惡化的機率。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