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突發性耳聾 須加強醫病溝通
文/王拔群
突發性耳聾因為病程進展迅速而且症狀非常顯著,聽力突然喪失甚至伴隨頭暈、噁心、嘔吐等等症狀,為病人心理帶來很大的恐慌。治療過程又不能夠立竿見影,病人往往有很大挫折感,因此,加強醫病溝通非常重要。
醫病共享決策 配合身心治療
醫師必須衛教病患此病的自然病程、治療的風險利益、關於療效的現存證據有限等,強調醫病共享決策(share decision making,SDM)的重要性。
因病患在發病初期焦慮感極大,治療如果又不見起色即可能到處求醫,因此從剛開始就詳細衛教病患關於可能病因、診斷方式、治療選擇與其風險利益、治療效果及其成功率、預後與復健方式,可提高病患遵循醫囑的意願與信心。
醫師提供專業知識來幫助病患做治療選擇,除了治療效果,還要全面考慮到內科疾病、身心功能與生活品質。
在初始治療與救援治療結束後需聽力檢查,之後6個月內也需再安排聽力追蹤。
研究發現,治療後的最終聽力,1個月時,有90%病患達到,而3個月時則有98.3%,因此建議治療後半年再次聽力追蹤,醫師必須衛教給治療後、還有殘存聽力與耳鳴的病患,關於聽能復健與使用支持輔助系統的可能助益,治療到最後才告知聽力未恢復而建議使用助聽器,病患通常感到挫折與焦慮。
如果從發病初期及每次回診都提供充分與詳細的病情解說,即使治療效果不理想,但在心理上已慢慢調適,對之後聽能復健的建議也較容易接受。
病患通常擔心另一耳是否會連帶受影響,必須衛教突發性耳聾發生在另一耳的機率極低;而對於聽力差的這一耳建議使用助聽器、其他聽覺輔具或生活輔具,可改善生活品質,並減少身心壓力。
(作者為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