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胃造口管灌飲食 長期照護好助手

2021/04/06 05:30

▲胃造口管路可收藏在衣物內,無礙社交。(照片提供/鄭以勤)

文/鄭以勤

過往台灣起飛的不只是經濟,曾有的嬰兒潮讓我們擁有滿滿的勞動能量,並創造了許多傲人的成果,然而隨著出生率節次下降、大量壯年人口慢慢老化,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18年已經逼近15%,推估失能而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口也已經突破100萬。

當下台灣家庭以小家庭為主,據統計,家戶人口數僅2.72人,又因為養兒防老、孝親的觀念在國人心中根深柢固,一旦家中出現失能者,將立即對家庭帶來極大衝擊。

這些需要長期照護者面臨活動力減少、吸收代謝率下降、腸胃道蠕動力變弱、口腔及牙齒咀嚼能力變差、味覺改變、吞嚥困難、食量變小等問題而導致營養不良、飲食失調。

根據陽明醫學大學及台北護理學院在2002年針對台北地區長期養護機構內的老人所做的調查,1221位個案51%有吞嚥問題。其中插有鼻胃管的病人有97.5%有吞嚥問題,由口進食的病人則有31.9%。這不僅增加照護者的負擔,也影響失能者生活品質。加上小家庭或許無法為失能者準備專屬飲食菜單,都是在長期照護的營養供給的挑戰。

養護機構老人 51%有吞嚥問題

若患者經口進食無法攝取足夠營養,我們就必須考慮管灌飲食。國內較常使用鼻胃管,但無論是病人、家屬的切身反應或醫學文獻的數據都告訴我們,長期使用ㄏ不但讓患者痛苦萬分,管路也影響了吞嚥功能的恢復,讓患者無法滿足口腹之慾。

事實上,在國外,當患者需要長期灌食管路時的首選是胃造口,它的做法是經由胃鏡輔助與定位,將灌食管路由胃拉出腹壁,執行的時間約莫15-30分鐘,而儘管身上多了個傷口,但照顧上並不費事。

筆者經驗與文獻統計,患者與家屬的滿意度都高於鼻胃管,也因為做了胃造口後,咽喉沒有阻礙,相當多的患者依然能從嘴巴吃一些喜歡的食物,而維持營養的重責大任交給管路灌食即可。

若已長期受鼻胃管之苦,希望有替代方案的患者,建議諮詢醫師考慮更換更適合的管路。(作者為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