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連2天沒睡 35歲男顏面神經麻痺
文/連宮瑩
「醫生,我早上起來刷牙的時候,覺得左臉怪怪的,看鏡子發現嘴巴歪了,而且口水會從左邊嘴角流出來,我是不是中風了?」35歲的王姓男病患,近日勞累工作,連續2天幾乎沒睡覺,早上竟發現自己左臉的法令紋消失,左眼皮無法閉合,嘴巴歪向右側,吃東西感覺沒什麼味道,前來門診,診斷為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又稱為貝爾氏麻痺(Bell’s palsy)。
顏面神經源自於腦幹,為第7對顱神經,主要功能為支配面部肌肉,舌頭前2/3的味覺,並參與淚腺和唾腺的分泌。
當病患發生臉歪嘴斜等症狀,必須先區分是屬於周邊型或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
一般人認知的腦中風所引發的臉歪嘴斜屬於中樞型顏面神經麻痺,也可能是腦腫瘤或創傷引起,嚴重度較高,常留下後遺症,甚至於急性期併發生命徵象不穩。
周邊型顏面神經麻痺的嚴重度較低,預後較好。貝爾氏麻痺即屬於此類型,在門診中最常見,這類的病患常因上下臉肌肉完全無力,眼皮無法閉合,或合併味覺消失等,會誤以為自己中風了;其實,只要肢體肌力和步態平衡正常,幾乎可診斷為貝爾氏麻痺。
王姓男病患就是貝爾氏麻痺,年紀輕還是會發生,連續服用類固醇,慢慢地復原。
每10萬人就有10~30人罹患
貝爾氏麻痺發生率為每10萬人就有10至30個案例發生,其發生沒有性別、種族、年齡之分,最可能的致病原因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顏面神經缺血,以糖尿病患者為好發族群,或面部暴露於冷空氣,使微血管痙攣,也可能導致顏面神經缺血而功能損傷。
良好的生活作息、均衡的營養及避免熬夜,能增加對病毒的抵抗力;天冷時,注意面部的保暖,可預防顏面神經麻痺的發生。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彰化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