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甲狀腺未分化癌 標靶治療新契機
文/李宜螢、吳明誠
62歲的鄭先生發現頸部長腫塊,兩個月間迅速長大,並伴隨局部皮膚變紅、聲音沙啞,以及產生呼吸不順和吞嚥困難現象,就醫安排甲狀腺超音波和細針穿刺檢查,從細胞學檢查赫然發現,呈現巨細胞型和紡錘細胞型併嗜中性白血球的浸潤,於是進一步採取粗針組織切片,確診為罕見的甲狀腺未分化癌。
甲狀腺未分化癌是極為惡性,且會迅速侵犯周邊組織及易遠處轉移的癌症,約佔所有甲狀腺癌的1-2%,常發生在年長者,發現時,多已無法做根除性手術,經診斷後即歸類為第四期,患者預後極差,平均存活只剩3個月至半年。
研究發現,約有20-50%的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帶有BRAF V600E突變。
治療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方式包括:外科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以及標靶治療或其合併治療。由於大部分的病人診斷時已有癌轉移,因此使用多種藥物組合的化學治療和放射線治療佔有重要角色,但效果仍不理想。
有越來越多標靶藥物開發
現今由於分子醫學的進步,有越來越多標靶藥物的開發讓病人受惠,例如Dacrafenib 和Trametinib雙標靶藥物,臨床試驗已證實對BRAF V600E突變的未分化型甲狀腺癌病患,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鄭先生住院時接受了BRAF V600E基因突變檢測,在等待結果期間先接受放射線治療,使腫瘤暫時被抑制住生長。由於檢測的結果為陰性,無法使用雙標靶治療,因此向健保局申請Lenvatinib(樂衛瑪)標靶藥物,此藥物同樣可抑制腫瘤生長和血管新生,2015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使用於放射性碘治療無效、且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之分化型甲狀腺癌患者。
鄭先生治療兩個月明顯看到腫瘤縮小,但也在此時開始出現藥物的副作用—手足症候群,經過藥膏治療後獲得改善,其餘常見的副作用還有食慾減退、噁心、腹瀉和口腔炎。目前已治療3個月,除了緩解壓迫症狀外,也改善了生活品質,仍在持續治療中。
導致甲狀腺癌的原因不明,最常見的症狀是頸部腫塊,其他症狀如聲音沙啞、吞嚥困難、體重減輕、呼吸困難及胸部不適等,少數患者會出現遠端轉移症狀,例如轉移至脊椎可能引起手腳酸麻或無力等。因此若發現類似症狀出現,應提高警覺,儘速就醫。
(作者為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醫師)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