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旬翁澆花昏倒 竟是心房顫動致腦中風
記者周湘芸/新北報導
80多歲的陳爺爺先前在家中澆花無預警昏倒,被送往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時已無意識,檢查發現,他的兩側大腦與小腦有腦梗塞及心房纖維顫動,導致缺血性腦中風。醫師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血管性疾病等長者都是心房顫動高危險群,嚴重恐導致腦中風、腸中風等併發症。
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神經科主治醫師吳鴻明指出,隨著高齡社會來臨,心房顫動發生率逐漸攀升,陳爺爺有心房顫動病史,腦中風發生率比一般人高,發病治療後的恢復狀況也較不理想,所幸陳爺爺治療後,已恢復意識返家休養。
逾75歲 每百人就有2人心房顫動
吳鴻明表示,65歲以上長者中,每1000人就有2人有心房顫動,75歲以上每100人就有2人有此症狀,發病時,血液會形成血塊阻斷血流,導致腦中風、腸中風、腎臟中風及肢體中風等,甚至引發心臟衰竭,增加猝死風險。
吳鴻明表示,心房顫動會出現心悸症狀,如有心跳急速、不規則感,或胸部出現強烈拍動、血壓降低、身體虛弱、頭昏眼花、神智不清、呼吸急促或胸痛等症狀都要留意。其中,75歲以上、曾有過短暫性腦缺血、中風、血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或血管性疾病者都是高危險群。
吳鴻明說明,心房顫動高危險群可口服抗凝血劑,預防缺血性腦中風發生率,但每個人身體狀況及定期服用的藥品、劑量不同,建議可就醫由醫師評估。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