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聚寶盆》 預防失智症 打開心門多活動
文/蔡惠宇
許婆婆一向精明幹練,將家裡事務打理得很好,雖然年紀已大仍活力充沛,常和鄰居參與社區活動。家人近來卻發現許婆婆情緒不穩定、時常因為小事發脾氣、忘記重要的事情,晚上也常常失眠,家人帶許婆婆就醫,確診為失智症,也開始想辦法協助許婆婆。
失智症為大腦神經細胞病變的疾病統稱,影響記憶、語言、情緒等認知功能,造成患者日常生活功能障礙,同時對家庭及照顧者產生極大的負擔。
善用便利貼 減少挫敗感
家人諮詢職能治療師的建議後,在日常生活中會以便利貼提醒許婆婆待辦事項,也發現她情緒不穩定是因為無法完成複雜任務的挫敗感,例如無法完成一道拿手菜,家人便主動協助婆婆寫下食譜步驟,讓她在些許協助下可以做出如同以往的美味菜餚。
白天也會帶婆婆到公園運動、曬太陽,晚上睡前讓婆婆聆聽放鬆的音樂及做伸展運動,提升睡眠品質;此外,鼓勵許婆婆繼續參與社區活動,多結交新朋友,嘗試以前不曾做過的事情,例如插花、玩桌遊、畫畫、跳舞,讓身心都活動。許婆婆也在家人持續的協助下心情逐漸開朗、作息規律。
了解失智症的症狀與病程,可以讓患者及家屬提早做準備,因應疾病帶來的生活變化。
多做促進腦部健康活動
想要預防失智症的民眾,平時可以做些促進腦部健康的活動,例如閱讀、玩桌遊、猜謎,同時多參與戶外運動、社區據點及嘗試新活動,保持飲食均衡,都能延緩及預防失智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尋求醫療資源協助,讓失智症患者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照顧者也能參加家屬支持團體、閱讀相關書籍,透過社會福利資源獲得喘息的機會。
(作者為桃園醫院新屋分院復健科職能治療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