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莫名腹痛貧血又紫尿 罕病紫質症作祟
文/張家熙
50歲的蔡姓護理師高中時就經常感到腹痛、噁心、想吐,30歲左右開始出現癲癇、抽搐等症狀,後來更不明原因貧血,奔走各大醫學中心,卻遲遲找不出原因,令她相當絕望,直到最近輾轉至肝膽胃腸科安排尿液篩檢,才確診為罕病「紫質症」(Porphyria),經藥物治療後,病情終於獲得控制。
患者自述病症剛發作時,以為吃止痛藥能緩解症狀,不料愈吃愈痛;此外,她肚子餓時,腹痛會更加嚴重,疼痛感由腹部傳到下背部和大腿內側,30多年來前往無數次急診,也看遍所有內科系的科別,直到經血液腫瘤科協助轉診至肝膽胃腸科,才順利揪出病因。
紫質症為罕見疾病,發生率僅約30萬分之1,常見於女性,病人發病時,尿液經光照射後色素改變呈現紫褐色得名。紫質症患者因血基質(heam)的生化過程中缺乏酵素,造成中間產物堆積,使人體合成血紅素和肝臟代謝某些藥物時受到影響。
好發女性 機率30萬分之1
然而紫質症與一般酵素缺乏的疾病不同,帶有此疾病基因的人,不一定會發病,需加上環境因素,如某些藥物、荷爾蒙、熱量不足、菸、酒、感染等,才會誘發紫質症。
紫質症又可分為「急性紫質症」和「皮膚型紫質症」,前者主要影響患者神經功能,後者主要以皮膚症狀表現,如皮膚經陽光曝曬後會產生水泡、破損、色素沉澱等。
當患者急性發作時,會影響腸胃系統、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出現反覆性嚴重腹痛、噁心、嘔吐、便秘、肌肉無力、低血鈉、尿液照光變色、腦神經病變等症狀,其中以腹痛最常見。
目前急性紫質症可透過檢測尿液中膽色素原(PBG)濃度是否增加進行診斷,約40-60分鐘即可得知結果,確診後,以靜脈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血基質,每週需住院4天注射治療,並協助檢視患者的用藥習慣,移除容易引起急性發作的藥物,要求患者補充足夠營養與熱量,才能預防再度急性發作。
肝癌風險高 應定期回診
腹痛是許多疾病的共同症狀,若隨後出現神經學症狀,應將紫質症納入考量,而紫質症早期治療對預後極有幫助。由於紫質症患者較一般人有較高罹患肝癌的風險,故患者務必定期回診追蹤檢查。
(作者為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