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肚子常鬧脾氣 當心罹功能性腸胃疾病

2020/05/15 05:30

▲經常腹痛、脹氣、排便不正常,各種檢查卻未發現結構性病變,很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圖為情境照。(照片提供/林煜峻)

文/林煜峻

現代人生活緊張、充滿壓力,許多人都有腸胃不適的毛病。除了一般熟知的急性腸胃炎、胃食道逆流、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外,臨床上,俗稱腸胃功能失調的「功能性腸胃疾病」,也相當常見。

功能性腸胃疾病是指慢性、反覆發作,卻找不出結構上病變或生化檢查異常的腸胃症狀。這種病很普遍,發生率約10-20%,患者往往需要長期藥物治療。

最常見大腸激躁症

根據研究,女性的消化功能較男性差,若生活壓力大、飲食不正常,常使消化不良、腸胃脹氣、便秘,甚至噁心、嘔吐等腸胃道問題,更易發生。

如果經常有上腹部疼痛、噁心、胃部脹氣、灼熱,且持續超過3個月,經過胃鏡、超音波及各種檢查都未發現結構性病變,就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如果長期出現下腹部疼痛、排便不正常,如便秘或腹瀉,經過大腸鏡或其他檢驗檢查都無異常,則可能是功能性腸胃疾病裡最常見的一種:大腸激躁症。

心理情緒也是誘發因子

「大腸激躁症」的症狀多元,可能以腹瀉為主、以便秘為主、或是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也常合併有頭痛、疲倦、肌肉痛、失眠、骨盆腔疼痛與泌尿道等非腸胃道症狀。

要特別注意,若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有血便、貧血、體重減輕等狀況,應進一步詳細檢查,以排除其他腸道疾病或大腸癌的可能性。

目前已知可能造成功能性腸胃疾病的原因包括:腸胃道蠕動收縮功能異常、腸胃道神經過度敏感、腸道通透度增加、腸內菌不平衡、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食物帶來的過敏反應等。

另外,心理情緒也是重要的誘發原因。生活壓力大、精神緊張、焦慮或憂鬱的情緒,都可能讓某些神經傳導物質分泌失調,使症狀惡化。而身體的不適和精神、睡眠失調,又可能互相影響,惡性循環,造成生活或工作上的困擾。

功能性腸胃疾病是生物、心理、社會交互影響的產物。藥物通常只扮演緩解症狀的輔助角色,想要有效控制或改善症狀,患者必須透過調整生活作息、改變飲食習慣、搭配藥物的使用,三管齊下。

要保養腸胃健康,應培養規律的生活,利用運動、音樂、瑜伽等放鬆心情,以正向態度面對壓力;調整飲食習慣,維持規律的進食時間,攝取足夠的高纖維食物和水分,避免暴飲暴食。

此外,應盡量減少吃高油脂、辛辣食物、巧克力、酒、咖啡、茶和碳酸飲料等食物。

(作者為永和耕莘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