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關節僵腫痛 類風濕性關節炎前兆
文/田雅之
每天早上起床時,就手指關節僵硬、腫脹、活動不方便,天冷時更加嚴重,有時候要活動關節好幾個小時才會比較緩解。你是否有這種困擾?如果有,並且持續數週至數個月以上,小心!可能就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前兆!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自己的身體內產生不好的抗體軍隊攻擊自己全身各處的關節,在關節造成慢性發炎、破壞。主要好發在中年女性,台灣約有10萬人口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喜歡侵犯手部小關節包括:手腕、手指頭,有時也影響膝蓋、手肘、腳踝。
發炎久了 關節會被破壞變形
可能出現的症狀是關節晨僵,也就是早上起床時,關節會感覺僵硬、腫脹,活動時會有微疼痛感。進一步影響日常的生活功能包括:洗臉、洗頭會覺得手部比較無力痠痛、毛巾比較擰不乾、水龍頭轉不開、重的鍋子拿不起來、甚至騎機車時,催油門比較沒力氣、開車時轉方向盤覺得不靈活。
若影響到膝蓋的話,會造成膝蓋痠軟無力、上下樓梯不易、蹲下困難。關節發炎更嚴重者會直接感覺關節處發熱、腫脹、疼痛導致不敢施力,進而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天氣變化大時,疼痛症狀更為明顯,造成生活上許多不便,也常因為疼痛所擾而出現憂鬱的狀況。發炎久了,關節會被破壞變形,造成不可逆的失能。
類風濕性關節炎需搭配醫師臨床的理學檢查、抽血檢驗、超音波和X光片的綜合判斷,才能確診。
近15年來醫療在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有很大的突破。除傳統的抗風濕藥物之外,陸續有許多新的生物製劑誕生,可以說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標靶治療藥物,幾乎是扭轉了過去風濕科醫師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一籌莫展的劣勢。
台灣有10種生物製劑可治療
目前台灣約有10種生物製劑,包括口服、皮下注射和點滴注射,對控制類風濕性關節炎均有顯著療效。不僅不會疼痛,還能減少關節變形的機會。患者幾乎可回歸一般日常生活,與健康人過著同樣的生活。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風濕病中心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