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工髖關節置換 第二天可出院

2019/10/27 05:30

▲X光顯示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併塌陷(左);接受直接前側入路髖關節置換手術後(右)。(照片提供/郭峯志)

文/郭峯志

42歲阿明一拐一拐地步入診間,抱怨右髖疼痛半年多。經詳細問診、理學檢查及照X光後,竟是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並且塌陷,必須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

直接前側入路髖關節置換

他很擔心要請太多天假,會影響工作而一臉愁容,於是推薦他使用「直接前側入路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6小時即可拿著助行器下床上廁所,手術隔天移除引流管及傷口貼上敷料,第二天就可以回家。兩週後便能騎、開車,第三週回去工作,術後一個月的X光追蹤檢查也顯示,他的人工關節假體位置穩定,可以完全放心了。

因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而接受關節置換手術,在台灣約佔所有人工髖關節的40%左右。主要症狀為髖關節或鼠蹊部疼痛,且疼痛會因為行走、負重而加劇,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

在早期未合併股骨頭塌陷時,可以接受保髖手術,如減壓/植骨手術、高壓氧治療;如果合併股骨頭塌陷或關節軟骨磨損,則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術後6小時 可拿助行器下床

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是近半世紀以來發展最快速的外科手術之一,且手術的成功率高達99%以上,但傳統手術方式為後外側入路或外側入路。後外側手術因需切開後側肌群,故脫臼率較高,而外側入路則需切開臀中肌,有些病人術後臀中肌會無力,而會呈現搖擺步態。

美國在2018年已有約40%的骨科醫師使用「直接前側入路髖關節置換手術」,替病患進行人工髖關節手術。此手術方法是從病患的前方大腿肌肉間隙進入關節,不破壞肌肉,因此和傳統手術相比,病人術後疼痛感較低,住院天數較短,恢復時間也比較快。

此外,傳統髖關節置換手術病人在手術中是側躺姿勢,較不易量測雙腳的長度;而「直接前側入路髖關節置換手術」病人在手術中則是平躺姿勢,可以方便醫師直接測量兩腳長度,避免術後長短腿的問題,平躺姿勢同時也利於麻醉科醫師施行麻醉。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早期疼痛不是很明顯,病人有時休息或減少活動後,疼痛感即可減輕或消失,因此常被忽視或誤以為是風濕性關節炎或腰椎間盤突出等疾病。

建議民眾若髖關節或鼠蹊部疼痛,無法行走,且合併有喝酒或使用過類固醇病史,最好就醫檢查,以避免症狀惡化。

(作者為高雄長庚醫院骨科系關節重建科主治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