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頻道logo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阿茲海默失智症惡化 老爸變暴躁易怒

2019/10/25 05:30
阿茲海默失智症惡化 老爸變暴躁易怒

▲失智症學會呼籲, 失智症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記者吳亮儀攝)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一位謝小姐的父親超過70歲,身體一直很健康、沒有三高問題,但近年漸漸有些健忘、一直重複相同行為,就醫發現是輕度阿茲海默症,更在短短半年內很快惡化成中度,脾氣變得很暴躁,甚至對家人動粗。

失智症分三大類 退化性占多數

失智症學會指出,大約每40分鐘就有一人失智,呼籲「早期診斷,及早確診」,因為失智症病因多,要精確診斷才能對症下藥,以及延緩患者認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失智症有三類,分別是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以退化性占多數,其中又以阿茲海默失智症佔6成到7成。

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林昆儒以阿茲海默失智症為例指出,患者大腦可發現異常蛋白質堆積,從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到產生臨床症狀,歷時約15到20年。主因腦神經細胞運作時會產生乙狀類澱粉,這些澱粉樣胜肽一旦產生不正常的沾黏就會形成斑塊,沉積在神經細胞周圍,多年後數量逐漸增加,並瀰漫全腦。

目前醫界仍不確定這些斑塊究竟是否為造成阿茲海默症腦神經細胞死亡的原因,但類澱粉斑塊早在失智症出現症狀前就形成,由此評估大腦斑塊,是鑑別診斷失智症的最早期指標之一。

確診失智症並不容易,研究顯示,從症狀出現至確診典型65歲以後發病的晚發型失智症患者平均要2.8年;非典型65歲以前發病的早發型失智症患者更需要4.4年,為了正確治療,多次往返醫院找原因,是所有疑似失智症患者及家屬必須經歷的漫長痛苦歷程。

分子影像檢查 輔助醫師鑑別診斷

失智症學會指出,但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失智症患者非常重要;如果經過專科醫師追蹤評估還是無法確認失智症的種類,林昆儒建議,可經由分子影像檢查來輔助醫師鑑別診斷。

林昆儒舉例,可利用腦血流掃描來區分阿茲海默症、或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或利用多巴胺掃描來評估是否為路易氏體失智,現在更可在疾病初期,症狀不明顯時,就通過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來確認阿茲海默症腦中的異常蛋白堆積,協助醫師排除一些與早期失智症狀常混淆的重度憂鬱,或是腦血管型失智等疾病。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