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想再懷孕 隔1年半至2年較合適
文/王有利
對大部分屆齡生育的女性而言,生產後,要隔多久才能再次懷孕?兩次懷孕的間隔長短是否會影響新生兒健康?這是產科門診中常被問到的問題。
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有關懷孕間隔與新生兒預後的資料顯示,當生產後間隔小於6個月再懷孕時,孕婦產下低體重、早產及生長遲滯新生兒的危險,較生產後間隔18-23個月再懷孕者高出30至40%;而若產後間隔10年才再次懷孕者,其前者的風險值更提高二倍。因此,綜合各項目前已知的醫學報告,生產後的下一胎懷孕間隔,以1年半至2年較合適。
至於生產後的再妊娠間隔過短會對新生兒有什麼不良的影響呢?這個問題得視母親的營養狀況與產後壓力有關。
就醫學角度而言,母親於妊娠的10個月中必須負責所有胎兒在體內的營養需求,加上生產本身出血等各項因素的影響,婦女於產後是處於營養能量大量耗損的狀態,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的保養與恢復。
若在身體狀況未完全恢復前就再次不預期的懷孕,因媽媽的身體並非處於最佳狀況,能提供給胎兒的營養支援勢必相對減少,自然對下一胎的健康與預後有不良的影響,若再加上產後婦女同時必須負責嬰兒的哺育與工作壓力,均會影響妊娠品質。
間隔大於10年 異常風險亦高
至於間隔時間過久的再次懷孕,特別是大於10年以上者,由於母親年齡也較大,各種先天性異常、早產等風險亦隨之增高;此外,隨著母親年齡的增長,次發性不孕之機會也增加,而這些因素皆有可能對新生兒預後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為了達到良好的妊娠品質,計劃生育乃是首要的課題,只要讓每個新生兒都在良好的母體環境孕育成長,在完善的環境下出生、長大、接受教育,才能養育出健康的下一代。
同時也提醒,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特別是年紀過小、年紀過大、有抽菸、飲酒等習慣的高危險群婦女,更應於產後主動尋求醫護人員相關的資訊,以便為下一胎選擇最適當的受孕時機。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婦產科部一般婦產科主任)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