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智齒前3D列印 自體植牙增成功率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
許多人缺牙會選擇植牙,有植牙需求者除了可接受傳統假牙植牙外,也可用自己的牙齒做自體移植,例如智齒;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做移植手術前,先用3D列印製作模型齒,將齒槽骨修整適合後,再將捐贈齒植入,爭取移植黃金時間,大幅提高成功率和預後品質。
減少捐贈齒拔除暴露時間
北醫附醫牙科部口腔顎面外科醫師顏明良說,傳統自體牙齒移植成功率大約50%,現在10年成功率已提高到80%以上,除了傳統假牙植牙外,還可以用自己的牙齒自體移植,「很多人拔的智齒就是很好的捐贈齒來源」。
不過,自體牙齒移植要先將捐贈齒完整拔除,再依據捐贈齒的形狀,在預計植入處修整齒槽骨,使兩者形狀接近,才能順利植入固定。但此作法會因修整齒槽的手術時間拉長,增加捐贈齒暴露在外的時間,影響成功率。顏明良說,拔除捐贈齒並移植的黃金時間是在30分鐘以內,過長會影響成功率和預後。
顏明良說,為減少捐贈齒拔除後暴露的時間,北醫附醫和台北醫學大學牙體技術系研發3D列印技術,移植前,先用斷層掃描得到捐贈齒形狀,利用3D列印技術打造1:1的捐贈齒模型。
植入修整齒槽 3分鐘搞定
顏明良解釋,手術時,先不拔捐贈齒(以智齒為例),先用列印出來的模型再植入處修整齒槽,等到修整成符合的大小和形狀後,才將捐贈齒拔起來並馬上植入,可大幅降低捐贈齒暴露在外的時間,植入時間可縮短到3分鐘以內。
顏明良說,捐贈齒拔除後離開口腔的時間越久,越容易對牙齒內的神經造成傷害,容易影響成功率和手術預後。
傳統假牙或自體植牙該如何選擇?顏明良說,每個人狀況不一,因傳統假牙有使用年限,視病患的維護和使用狀況,假牙植牙使用20-30年若有其他併發症,可能得二度植牙。
顏明良說,牙齒自體移植是用自己的牙齒,較無排斥問題、清潔維護就跟自己的牙齒一樣,不過,就和一般牙齒恐有齲齒、齒源性發炎等情形,病患可多跟醫師討論。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