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高瘦男胸口刺痛 竟是氣胸

2019/07/30 05:30

▲鍾政錦醫師表示,原發自發性氣胸好發於高瘦的年輕男性,平均每100人中,有1到2人發生。(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

▲肺泡破裂,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圓圈處)。(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15歲的林姓男學生在熬夜準備考試時,突然感到胸口尖銳劇痛,忍痛到隔天就醫,胸部X光檢查發現竟是左側氣胸,接受新的「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深入胸腔切除受損不健康的肺泡,同時完成肋膜沾黏手術,住院兩天後就出院。

不插管單孔內視鏡術 不怕後遺症

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鍾政錦指出,原發自發性氣胸是肺臟的肺泡破裂,導致空氣進入胸腔,使肺臟無法正常擴張、塌陷萎縮,進而無法有效呼吸,好發於高瘦的年輕男性,病因通常是成長發育過程中,長高速度過快,肺尖部分血液循環差,不正常肺泡因此生成,容易因為撞擊、打噴嚏、天氣變化而造成氣胸,平均每百人中,有1到2人發生。

他說,一般胸腔手術在患者全身麻醉後,麻醉科醫師會插入雙腔氣管內管輔助患者採用單肺呼吸,讓另一邊肺部塌陷,以利手術,不過術後有時會出現喉嚨不適、聲音沙啞、氣管受傷等後遺症。

鍾政錦表示,由於氣胸發作造成的肺部塌陷與胸腔內視鏡手術時插管的肺部塌陷結果類似,因此利用「不插管單孔胸腔內視鏡手術」輔以輕度鎮定睡眠,即可進行手術,免除插管造成的後遺症,也減少日後復發的可能。

他也說,沒有合併血胸的輕微氣胸,患者不需要治療也能復原,但是氣胸復原後,會在胸壁沾黏處生成新生血管,待復發時,塌陷的肺部可能會造成新生血管斷裂、流血、血胸情形,如未處理約有5%患者會因失血休克,而這種類型約有3到5成機率容易復發。

鍾政錦提醒,除了原發性氣胸外,也有次發性氣胸、壓力性氣胸兩種常見氣胸類型,尤其抽菸會造成肺部傷害,吸菸者同樣為氣胸高危險群,而過去曾有氣胸發作卻未接受手術者,建議減少搭飛機、潛水等易造成胸腔壓力改變的活動,以減少復發機會。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