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治療思覺失調症 把握前5年黃金期

2019/07/10 05:30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左3)和秘書長張家銘(左2)呼籲病友要穩定治療,並且社會要友善、有完整政策協助他們回歸社區。(記者羅碧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病友小成協助瑪麗展示她的書法作品。(記者羅碧攝)

前一陣子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熱議,其中一位劇中角色應思聰罹患思覺失調症,讓不少民眾認識這類精神疾病,粗估全台近20萬人罹患此病。醫師提醒,患者只要把握病發頭5年的黃金治療期,穩定接受療程、不擅自停藥,也有機會像其他人一樣生活,重回社區。

規律用藥 有利正常生活

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主要是「思考」與「知覺」功能失調,時常會出現幻聽、妄想、社交退縮等症狀。

張家銘指出,思覺失調症如同高血壓、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病,穩定治療、規律用藥格外重要,穩定的體內藥效濃度有助於控制病況、維持功能,有利於患者回歸社區。但研究發現,不到6成病人出院後第1個月有回診拿藥,僅4成5持續治療1個月以上,顯示對於正確治療觀念不足。

病友丁丁罹病初期就不想吃藥、偷偷把藥吐掉,結果1週後馬上復發、惡化,小鬼的聲音繚繞耳邊、朋友的人頭像及其他視覺、幻覺不斷出現,變得眼神渙散、無法集中精神;病友小成在治療初期也曾經自行停藥,復發後導致病症加劇,幻聽、妄想日夜叨擾,更加心生恐懼,所幸兩人經過調適,已經學會與疾病共處、按時用藥,目前病況控制穩定。

擅自停藥 恐傷腦更惡化

張家銘強調,思覺失調症病發後的頭5年為黃金治療期,若此時可維持穩定治療,能使大腦保持基本的運作與功能。但任意停止治療,復發風險將是穩定治療者的5倍,更恐導致腦部出現不可逆的損傷惡化,無法回復原本的狀態。

68歲的瑪麗也是思覺失調症病友,曾經是政大畢業高材生,26歲到德國留學後,開始出現幻聽症狀,忍痛放棄學業回台就醫而確診,但經過治療,可將幻聽當成朋友,如今每天寫書法、讀聖經,並照常從事接待外賓的任務,與一般人並沒有不同。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強調,「社區精神醫療」是國際趨勢,但讓穩定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回歸社會,需要醫療及民間機構的相互配合協助、相關人員的訓練、個案的追蹤輔導、患者的醫療費用、社區照護、支持及復元制度的建立等,因此呼籲政府投入更多資源。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