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道logo

預防登革熱 戶外活動應落實防蚊

2018/10/27 06:00
預防登革熱 戶外活動應落實防蚊

▲登革熱快篩陽性病患,在急診室立即以蚊帳做隔離措施。(照片提供/李宜謙)

文/李宜謙

預防登革熱 戶外活動應落實防蚊

▲李宜謙醫師詢問患者的症狀;圖為情境照,圖中患者與本文無關。(照片提供/李宜謙)

「醫師,為什麼我持續發燒了好幾天,而且全身肌肉骨頭痠痛,眼窩也不舒服,甚至全身出現紅疹,我到底得了什麼病啊?」這是最近在北部的感染科門診常遇到的臨床問題。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病毒經由蚊子傳播給人類。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熱又有點溼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這次疫情會在北部流行,除了氣候變遷以外,相信也跟北部民眾和醫療院所的警覺性較低有關。

因個人體質不同,感染時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反應,從輕微或不明顯的症狀,到發燒、出疹的典型登革熱,甚至出現嗜睡、躁動不安等警示徵象,可能導致嚴重出血表現或嚴重器官損傷的登革熱重症。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會有突發性的高燒(≧38℃),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關節痛及出疹等現象。然而,如果不幸先後感染不同型別的登革病毒,會有更高機率導致重症。假如沒有及時治療,死亡率可能高達20%以上。

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藥物可以治療,只能以症狀治療為主,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因此,防治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是清除孳生源。此外,還可透過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身體裸露部位塗抹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避免蚊蟲叮咬。

「巡倒清刷」 清除積水容器

埃及斑蚊喜棲息於室內;白線斑蚊多棲息於室外。今年新莊發生的屬白線斑蚊,跟菜園環境有關。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應落實防蚊措施,並掌握「巡、倒、清、刷」的原則徹底清除不必要的積水容器,避免病媒蚊孳生。如有疑似症狀盡速就醫,提高早期診斷的機會,杜絕疫情傳播的風險,如此才不會談蚊色變。

(作者為輔大醫院感染科主任)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