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認識思覺失調症─❷治療篇》勇敢接受治療 走出陰暗黑洞

2018/09/11 06:00

記者羅碧

◎前言:

根據健保統計資料,台灣有12萬名思覺失調症(原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佔全台人口比約為0.5%,相較於全球統計的1%,仍有半數延誤就醫或中斷治療。

為了讓讀者對此病有更多認識及了解,《健康醫療版》與台灣精神醫學會摘錄5位病友參加該會舉辦的《點亮繁星徵文活動》的文章,加上專家訪談,在每週二刊出,希望透過「理解、治療、復健、工作及醫護」共5篇,鼓勵病友就醫,也希望社會大眾多理解、接納、關懷與協助他們。

▲醫師會針對病友的情況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病友小如的故事:

我是15歲、國三時發病,當時我覺得壓力很大,出現幻聽、胡思亂想、跳躍思考、情緒控制不佳等症狀,家人帶我去看醫師,可是藥物中嚴重嗜睡的副作用使我幾乎放棄治療,然而我逐漸才明白這是經歷和過程。

當我在20歲時,被確診為思覺失調症症狀,我的感受如同一株幼苗被蓋上黑色的罐子,吸收不到陽光的菁華,只有無盡的黑暗。更可怕的是,我們逐漸習慣了黑暗,活在自己腦子裡思想的無底洞中。

謝謝醫院中的愛心天使,救活許多無助的幼苗,讓生命是可以被期待的,讓病名不再挾制我們,讓每一粒藥丸都發揮它最大的療效。

現在一個月回診一次 不再幻聽

現在我只要1個月回診1次即可,已經沒有相關症狀,不會再聽到聲音,只是現在藥物的副作用是讓我食慾變好,我比較擔心的是一直變胖。

◎專家解說:

花蓮慈濟醫院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指出,在1950-1980年代時,思覺失調症病友服用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物常有「錐體外路徑症候群」的副作用,病友服用藥物後,會出現思考和反應變慢、動作遲緩,有些人會嗜睡。

同時因此類藥物的副作用明顯,往往還要搭配另外的「解藥」來減輕藥物的副作用。所以在1990年之前的病友服用的藥物較多,一天要吃2-3次,每次很多顆藥。

1990年代以後有了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病人服用藥物後,不會有反應呆滯、動作變慢的副作用,台灣大約在西元2000年前就已經開始讓思覺失調症病友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現在病友也比較願意接受持續治療。

▲第一代抗精神病用藥因副作用多,以致不少病友不願意接受治療;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藥物不斷推陳出新 療效變長

近兩年,健保也有給付第二代藥物的長效型針劑,病人可以到醫院打一針,藥效可以持續1個月,有些病人甚至可能不需要吃口服藥,或者是口服藥的劑量可以明顯減少。而醫師及護理人員也可以從病友有沒有回醫院打針,來了解病友是否規則用藥,因而提前預防復發的時間;最新的長效針劑療效可長達3個月的,病友花在治療的時間就更少了。

儘管藥物不斷推陳出新,使用頻率減少,很多病友自覺狀況穩定而會自行停藥或減藥,但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如果自行停藥1年之內的復發機率是79%,兩年復發的機率是90%,3年是97%、幾乎100%復發。

一旦復發,出現嚴重幻聽、妄想、幻覺,甚至自傷傷人的事件,對於病友自己及周圍的人來說,都會是很大的殺傷力。

其實思覺失調症病友是可以接受計畫性的停藥訓練,也就是思覺失調症患者發病之初,會希望他持續接受兩年的治療,若兩年治療後,症狀完全消失,病人完全能恢復正常生活,可以讀書、工作等情況時,可以考慮停藥。

症狀完全消失 可計畫性停藥

萬一停藥之後再復發,再持續治療兩年,但病人第三次發作時,就不要再嘗試停藥了,就要像控制高血壓等慢性病一樣,接受長期治療;如果擔心使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食慾變好,病友可透過規律運動,達到體重控制的目的。

▲如果服用藥物出現副作用,務必要回診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停藥;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台灣精神醫學會提供)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