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耳聾 高壓氧治療預後好
文/曹靖芳
59歲的葉先生一早參加路跑,但跑到一半,突然感覺左耳悶住完全聽不見聲音,當下立刻前往最近的醫院就醫。
檢查後,醫師告訴他可能是耳朵中風,葉先生相當驚恐,立刻轉往醫學中心就診,經過仔細的問診與聽力檢查發現,左耳超過80分貝的聽力缺失,診斷為左耳突發性耳聾。經過口服藥物類固醇治療、靜脈注射血管擴張劑治療和高壓氧治療後,終於恢復聽力,耳朵的悶脹感與耳鳴也消失不見了。
突發性耳聾又俗稱耳中風,是突發性、神經性的聽力喪失,發生原因目前醫學上無定論,一般僅知可能誘發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血管性疾病、內耳內淋巴囊水腫破裂、自體免疫疾病或是由聽神經瘤所造成。
根據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定義,突發性耳聾是指3天之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大於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力減退。發生率約為每年每10萬人有5-20人,男女比例相當,以40-60歲的人為大宗。
突發性耳聾大多有良好的預後,但年齡愈大、聽力喪失越嚴重,合併有眩暈者的復原或治療效果愈差,另外,高頻率聽力喪失者比低頻率的預後差;愈早接受類固醇治療者,預後愈好。
突發性耳聾的治療準則,根據美國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學會的建議,可分為三大類型:1.口服或靜脈注射高劑量類固醇;2.耳內注射類固醇;3.高壓氧治療。
根據指引,高壓氧治療在發病的3個月內都可以使用。
國內今年有最新的病例研究報告提出,最佳治療時間為發病14天內,接受合併療法,對病人聽力的恢復與預後都很好。
美國高壓暨海底醫學會也在2011年,正式將突發性耳聾列入高壓氧的適應症之一。根據亨利定律,在高壓的環境下吸入純氧可以大幅的增加血液氧氣分壓,提升血液及組織內的氧含量,改善組織缺氧情形,增加白血球吞噬能力以利感染控制,並且減輕內耳及神經的水腫,增加耳蝸的氧氣分壓,促使循環及組織修復。
(作者為彰化基督教醫院急診醫學部專科護理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