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有毒癮 子女死亡率高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昨公布研究發現,若父或母一方是海洛因等鴉片類藥物成癮者,子女6歲前死亡率較一般族群高出2.3倍,尤其藥癮者是母親,子女死亡率會更高。
國衛院神經及精神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陳娟瑜表示,研究團隊鎖定2006至2009年接受美沙冬替代療法的成癮者,在使用海洛因期間的生育情形,追蹤約3000多名相關寶寶到6歲,分析其健康狀況。
陳娟瑜說明,女性在孕期使用海洛因,會增加2至4倍早產、低體重、死產風險,更可能影響孩子出生後的成長,例如入學前死亡增加等。
研究團隊發現,若父或母一方是海洛因等鴉片類藥物成癮者,子女6歲前死亡率較一般族群高出2.3倍,意外傷害、死因不明等非自然死因為4.2倍;其中,母親為成癮者的子女死亡率是一般族群的3.9倍,高於父親為成癮者子女死亡率的1.7倍。
一般族群的3.9倍
陳娟瑜認為,父母是毒品使用者,子女死亡率較高,原因涉及胎兒在子宮的毒品暴露,加上這類家長往往較不注意自己孕期與產後嬰幼兒的照護,以及擔心被警察抓到而忽視寶寶的醫療需求,結果影響孩童生長發育,萬一藥癮者是母親,因為是主要照顧者,影響更鉅。
陳娟瑜強調,此研究僅針對使用海洛因的家長,尚未計入濫用安非他命、酒精成癮者,顯示毒品寶寶的數字應該被低估,更別說還有新興毒品的影響也是未知數,真正的黑數恐難以估計。
台灣照顧管理協會理事長張淑慧提及,毒品寶寶通常有「三不一沒有」問題,包含不產檢、不照顧、不安全與沒有資源,可能出現不喝毒母奶就手狂抖的戒斷症侯群,或是陪母親入監服刑到3歲,出來看到外面的世界,卻不識汽車、速食,或是母親入監服刑後,孩子被交由友人照顧,結果出現虐待致死等情形,關於生命的一切都被剝奪,甚至有人長大會視吸毒為正常,恐陷入世代循環釀成更多悲劇。
國衛院研究團隊建議,政府應重視藥癮育齡婦女產前及產後醫療追蹤等需求,並評估藥癮者子女的醫療及社會服務需求,包含第一年定期健康與發展評估,提升小兒科、家醫科、精神科等醫療專業者的相關意識,以及社福資源的挹注與分配。
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諶立中指出,目前國內提供相關服務涵蓋率尚不足,但政府現在規劃的新世代反毒計畫將擴大資源守護藥癮者親子,未來也可能跨單位合作,朝指定醫學中心負責藥癮者產檢與生產的方向努力。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