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胰島素 最好常換部位
圖.文/林瑞英
門診衛教室常會聽到病人說:「衛教師,我的血糖控制不好,有越來越高的情形,我都沒有多吃,偶爾也有運動,打針也都有按時打,我打針都打同一個地方,有時候打會特別痛,有時候又不會痛,怎麼回事?」
胰島素針劑有一天打1次、一天打2次、一天打3次、一天打4次,依病人的個別性,醫師會幫助每一位病患調整不同藥物、針劑與劑量。
對於打胰島素者若長期施打同一部位容易形成脂肪組織變厚,而有硬塊(脂肪增生)或是脂肪凹陷萎縮,這樣身體對胰島素的吸收效果不佳,長期下來藥量增加、吸收率下降、醫療成本上升、血糖控制更不容易。
長期打針部位一旦形成硬塊,勿熱敷或按摩,以避免快速吸收而發生低血糖。最好的解決辦法是讓硬塊部位自行吸收、恢復,需要數月、甚至一年以上的時間,此時最好更換其他部位輪換注射胰島素。
當糖尿病患缺乏運動時,胰島素敏感度會下降,吸收血糖能力退化,而造成高血糖,因此運動能使肌肉對胰島素敏感度增加,可降低胰島素的需求,維持血糖穩定。
◎胰島素注射部位(以下為對稱性):
●雙側腹部:腹部肚臍周圍一個拳頭不注射,往外一個手掌寬的距離內注射。
●雙側手臂:上臂中段外側1/4的部位。
●雙側大腿:大腿外側上段進行,大腿內側不適合注射,因血管及神經分布於此。
●雙側臀部:臀部外上1/4處。
◎注射時,減輕疼痛的小技巧:
●消毒皮膚,等酒精揮發乾了再注射,可減輕疼痛。
●注射部位肌肉放鬆,不要緊張。
●打胰島素前,將冷藏的胰島素回復至室溫,避免低溫注射局部刺激、疼痛。
◎胰島素注射小叮嚀:
●避開靜脈或瘢痕的部位。
●避免脂肪組織變厚(增生)的最好方法就是輪替注射部位。
●胰島素針頭不可重複使用,重複使用可能會增加某些病患感染的機會。
●每天注射前應檢查及觸摸打針部位,是否有紅腫、感染、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縮等情形。若有異樣應更換注射部位,並求助醫護人員。
●使用後的針頭請務必放在不易穿透的容器內,帶回醫院處理。
(作者為馬偕紀念醫院護理衛教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