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癌不是痣》皮膚基底細胞癌 早治療效果好
文/江紀萱
「醫師,我的爸爸臉上這顆痣長很久了,最近只要一摳到就流血。」80歲的黃老先生(化名)由女兒陪同進診間,黃小姐指著父親鼻子上一顆黑色病灶發問。
以肉眼審視病灶中心略微凹陷、外緣微突像火山口。再以皮膚鏡細看,發現黑色色素呈楓葉狀分布,周圍有小條微血管增生供應養分。這並非單純的痣,而是基底細胞癌的典型表現。
當我告知病人及家屬可能的診斷及建議手術切除時,病人與家屬不太能接受,尤其老人家一聽到要動刀就嚇壞了。所幸家屬還算理智,回家與老先生溝通後,病患也同意開刀。
開刀採用局部麻醉,時間約30分鐘,一週後拆線傷口癒合良好,疤痕也不明顯,病人說,早知道這麼簡單,他就接受治療了。
基底細胞癌是一種皮膚癌,好發於長期接受陽光曝曬處,如顏面、頭皮、手臂等。病灶多為黑色,中央微凹,可能合併潰瘍傷口,仔細觀察外圍有小血管增生,因此摳抓後容易流血。大部分病人一開始都以為是痣而不理會,直到病灶長大、流血後才來就醫。
比起鱗狀細胞癌或是黑色素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惡性程度較低,生長速度緩慢,很少轉移,頂多是往下侵犯,因此若早期發現,治療都不會太麻煩。
經統計,小於2公分的病灶,切除範圍0.3公分便可達到85%的成功率。
皮膚癌不可怕,早期治療預後都不錯。若不確定皮膚上的黑色病灶是否為惡性,可至皮膚科就診,請專業醫師判斷,切莫自己嚇自己,或是延遲治療黃金期。
(作者為高雄市彭賢禮皮膚科診所主治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