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肝加油站》初期肝硬化 定期追蹤很重要
文/許金川
Q:我今年39歲,1個月前因為吐血就醫,才被診斷出有肝硬化,吐血則是因為食道靜脈瘤破裂出血,但奇怪的是,我並沒有B、C型肝炎,而且我有打過B肝疫苗,也有B肝的表面抗體,印象中肝硬化的病人不是應該都合併有B、C型肝炎嗎?
醫師告訴我,肝硬化的根本治療方法就是肝臟移植,如果我目前不做移植,會有立即危險嗎?
A:在台灣,B、C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硬化的兩大主因,不過,只要存有引起肝臟發炎的原因,長期下來最後都可能導致肝硬化,因此,也並非抽血檢查沒有B、C型肝炎,就一定可以免除肝硬化的風險。
臨床上,包括脂肪肝、自體免疫性肝炎、長期飲酒、或者是服用藥物都可能造成肝臟長期的慢性發炎,所謂藥物還包括保健食品、中草藥及偏方等。您本身無B、C型肝炎,但近日診斷出有肝硬化,須經由抽血檢查及詳細問診找出可能引發肝硬化的病因。
若凝血功能正常,必要時,可能會需要做肝臟穿刺,取出一點肝臟組織做病理化驗,釐清肝硬化的根本病因,再依此加以治療與改善,讓肝硬化的程度不要再惡化。
不過,一旦肝臟硬化,就無法再回復過去柔軟的狀態了,再者,假如肝硬化的病況越來越嚴重,肝臟移植確實是唯一的治療方式。
基本上,若是初期的肝硬化並不會合併有腹水、黃疸或肝昏迷的情況,原則上也不太會有立即的危險,但因為您合併有食道靜脈瘤,大概一年要追蹤一次胃鏡檢查,評估有無再出血的徵象。
此外,肝硬化者每年有5%的機率會發生肝癌,因此一定要嚴守定期的抽血及腹部超音波的準則。
(作者為台大醫學院內科名譽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備有B、C型肝炎治療小手冊、肝癌治療小手冊及好心肝會刊,提供民眾免費索閱。最新79期會刊內容包含「肚子痛,竟然是肝癌破裂!」、「C肝新藥,用藥前謹慎評估,消滅C肝更安心!」、「B肝抗病毒藥物健保給付放寬,我符合規定嗎?」等。肝基會許金川教授著作的「爆笑不爆肝,輕鬆掌握保肝知識!」已出版,請洽肝基會或各大書店購買。
肝基會諮詢專線:0800-000-583,網址:www.liver.org.tw。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