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 麻油雞要吃對時機
文/郭靜諭
常言道:「生得過,麻油香;生不過,四塊板。」這句俗諺不但提示了生產是一個複雜且高風險的過程,也道出「麻油雞」在產後坐月子時期幾乎是長輩心目中第一指名的必吃料理。
確實,麻油料理在烹煮過程中香味四溢,食之更是暖身暖心,若在冬日,一碗麻油雞湯麵線絕對是驅寒保暖的首選;然而,由於某些口耳相傳的習俗,導致產婦可能會經歷天天吃麻油雞的夢魘,吃膩了不說,甚至會造成腸胃的負擔,使許多人因此「聞麻油雞色變」。其實,吃對時機點比吃的量要重要許多。
一般而言,產後調理的飲食應當以清淡均衡為主,可以觀察產婦解便順暢度、口渴程度、是否水腫、乳汁通暢與否,以及納食後的腸胃道反應(是否有脹氣、泛酸等)來判斷坐月子膳食是否合適產婦。
麻油的性質在古籍記載偏屬甘寒、滋潤、滑利,然而麻油雞料理常用乾薑與麻油同煸,使其性質轉而偏溫熱,並不適合剛生產後數日氣血較為虧虛的階段,因此建議產婦於產後7-14天再開始服用麻油料理。
體質有差異 不適合所有產婦
而哺乳中食用含酒料理,一直存在爭議。根據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建議,為避免酒精過量進入乳汁影響嬰兒,哺乳期間盡量減少或不加酒精於料理,若要添加酒精則盡量烹煮至酒精揮發,並且在產後14天以上,傷口癒合順利才開始食用。
由於每一位產婦的體質狀況不同,不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傷口癒合的速度、惡露排出的狀況也有個體上的差異,麻油雞料理並不完全適合所有的產婦,建議可以在產後向合格中醫師諮詢適合您體質的飲食方針,讓坐月子更輕鬆無負擔。
(作者為長庚紀念醫院中醫婦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