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 幽門桿菌來作祟
文/梁仁宙
現代人壓力過大、飲食不正常,常有潰瘍毛病,而引起潰瘍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幽門桿菌,因為在台灣有90%的十二指腸潰瘍、70%的胃潰瘍是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
配合醫師 選擇適合藥物
要確認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臨床上可運用的「非侵襲性」檢查方式包括:血清抗體、碳13呼氣試驗及糞便抗原檢查等;「侵襲性」的檢查就是利用胃鏡切取樣本,在組織染色中找細菌,也可以用尿素酶來檢測切取的樣本。若檢查出幽門桿菌感染,可依其治療方式分為陽性與陰性,若是「陽性」的消化性潰瘍,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過去有潰瘍病史、有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有胃癌家族史的人,都應接受除菌治療。
目前較廣為應用的是3合1療法,即一種抗潰瘍藥物加上兩種抗生素,療程約1-2週。
「陰性」的消化性潰瘍,則是以抗潰瘍藥物治療為主,例如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制酸劑、H2拮抗劑、前列腺素合成劑等,胃潰瘍治療療程至少8週,十二指腸潰瘍的療程至少6週。
不管是陽性或陰性的潰瘍治療,都不可因症狀改善而自行停藥,尤其是幽門桿菌陽性的除菌治療,使用抗生素更需要耐心,切勿自行停藥而使整個治療過程功虧一簣。
除了藥物治療外,日常生活保健也要多注意,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固定時間用餐、避免吃消夜造成胃部負擔,如果是在潰瘍症狀明顯時,建議可以少量多餐。
固定用餐時間 忌吃消夜
在食物選擇上,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如菸、酒、咖啡、茶及辛辣食物,盡量清淡飲食,以前有些人會選擇用牛奶來保護胃,不過因牛奶中的鈣及胺基酸會刺激胃酸分泌,因此牛奶不宜多飲,蘇打餅乾反而是好選擇。另外壓力也是造成潰瘍的重要因子,因此減少壓力、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或手機、不要狼吞虎嚥。
配合醫師選擇適合的藥物並配合調整生活習慣,才能徹底根除及控制消化性潰瘍。
(作者為恩主公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