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不是生長痛!幼童小腿痛 竟是骨腫瘤
文/陳彥名
阿寶今年剛上小學,最近時常在半夜因為小腿疼痛驚醒嚎啕大哭,白天在學校卻又生龍活虎蹦蹦跳跳。父母起初以為是「生長痛」不以為意,但是疼痛發作的頻率越來越高,連白天也會隱隱作痛,只好帶小孩找醫師檢查。結果X光檢查發現是骨腫瘤,幸好手術治療成功,病理報告也是良性的。
其實診斷「生長痛」要非常小心,它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也就是說這個疼痛必須找不到其他可能的病因,如扭挫傷、骨折、發炎、腫瘤等,才可以下這樣的診斷。
「生長痛」與成長並無直接關係,多發生於4歲到10歲左右的小孩子,剛好是兒童生長發育階段,所以就叫做「生長痛」。
其實「生長痛」與「生長」並不見得有密切關係,因為12-18歲的青春期才是真正快速生長的階段。
「生長痛」大多發生在下肢的大腿前面、小腿後面、膝關節後面等部位,不固定位置,不會紅、腫、熱、硬塊等現象,疼痛多發生於夜間,發作時間多在一小時以內,但小朋友可能會痛到哭醒,讓家長擔憂不已。
生長痛的發生原因不明,過去認為是骨骼成長與肌肉、肌腱生長不協調導致彼此牽拉而造成疼痛,目前則是認為與小孩白天過度活動疲勞相關。
生長痛一般不需要吃藥,可以局部熱敷按摩,耐心安撫小孩,多做肌腱伸展運動,改善肌腱延展性,對於生長痛有緩解疼痛的效果,若疼痛嚴重可以吃一點止痛藥物。儘管大部分小孩下肢疼痛均可歸屬於生長痛,但若出現下列情況時,則必須找醫師詳細診察:疼痛部位固定於同一個地方,局部有紅、腫、熱、痛,表示局部可能有發炎、感染或骨折的情形,而若小朋友走路會跛行,並且持續好幾天,則可能相關部位有骨折、扭傷、腫瘤或其他病變。
「生長痛」很常見,家長不需太緊張,但也要注意孩子整個疼痛過程的表現,家長更不要妄自診斷生長痛,以免耽誤治療。(作者為衛福部彰化醫院骨科醫師)
發燒新聞
網友回應